金融監管的強化,是希望提升銀行體質,保護投資人權益,解決銀行大到不能倒的爭議。但在享受如此美意之前,市場勢必要經歷一段哀愁的陣痛調整期。
國泰世華銀行投資研究團隊,由不同財經領域專業研究員組成,以客觀、專業角度,提供金融市場研究與分析,範圍涵蓋各主要國家總體經濟、股市、債市、匯率及商品等。
德國銀行界龍頭德意志銀行,去年財報意外虧損七十四億美元,為海嘯後首見。市場擔心公司營運與債務償還能力,連帶使象徵債券保險的信用違約交換明顯飆高(見圖)。令人擔憂的是,德意志銀行虧損非單一個案,如瑞士信貸、巴克萊等耳熟能詳的銀行,營運也面臨挑戰。
前者去年虧損近三十一億美元,後者則宣布大幅縮減規模,並關閉含台灣等九個據點。深究原因,日益嚴峻的金融監管,或許是業者不能說的哀愁。
次貸與歐債風暴的接連來襲,金融監管益受重視,為增加銀行承擔風險能力,提高自有資本比率規範,避免大到不能倒的事件發生,遂成趨勢。而銀行各項活動被嚴格規範,過去熱門的投銀業務更飽受批評,美國甚鍘下商業銀行不得進行自營商交易之大刀。慘遭歐債風暴襲擊的歐洲銀行,更首當其衝,每年均被要求進行嚴格的壓力測試,以確保極端事件發生時的承受力。
然而, 順應金融監管而設計的資本強化債券(Contingent Convertibles,CoCo),卻是這次事件的引爆點。其特別之處在於,平常屬債券,但當資本低於某水平時(通常係有意外發生),即觸發條件轉化為股本,持券人因此由債權人變為股東,與銀行共同承擔盈虧。換言之,CoCo一方面能為資本補充,可強化業者承擔風險能力,另方面又可減輕監管單位援助時壓力,備受兩方青睞。聯準會前主席葛林斯班曾譽其為解決危機良方,對歐債後每年進行壓力考核的歐系銀行,更是資本不足時所尋求的佛腳。
成敗皆是蕭何。當風險出現時,再良好的立意都將成為疑慮。市場擔心,近期德意志銀行股價的急挫,將削減銀行資本價值,觸發換股條件。而轉換後股本的增加,則會稀釋每股價值,進而讓股價二次下跌,對CoCo持券人造成雙重打擊。過去受市場追捧的優點,在事件發生時卻成為潛在地雷,令人唏噓。更別提海嘯後監管所興的訴訟罰鍰,及象徵聲譽的無形資產減損,更成為導致去年德意志銀行虧損的主因。
金融監管的強化,是希望提升銀行體質,保護投資人權益,解決銀行大到不能倒的爭議。但在享受如此美意之前,市場勢必要經歷一段哀愁的陣痛調整期。此外,過去七年的寬鬆浪潮,也增添業者的獲利難度。尤以金融環境邁入負利率環境的歐洲銀行,在擺脫歐債紛擾後,如何在監管與低率的荊棘下開創新局,料是一波挑戰。
(國泰世華銀行投資研究團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