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更要學習,放手這一件事,這往往是課程中最難的地方。
在一次親子攀樹的課程中,我們先教導小朋友大樹爺爺的健康狀況怎麼去評估,看看樹根、看看四周是否有不正常的寄生物,這樣的探索對小朋友來說是新鮮的,因為他們從來沒有這麼仔細地看過一棵樹。對家長來說,也是一種新嘗試和體驗,因為他們可能這輩子都忽視身旁的一切動植物,原來我們是這樣的不了解樹木。這樣的開頭,讓大家更願意去嘗試攀樹的體驗運動,也有助於在活動中對環境的信任度,增加操作時的安全。
重頭戲開始了,大家開始分組攀樹,你猜猜看誰會先嘗試攀樹?
80%的爸媽會說小朋友先,只有20%的家長會說,爸爸先試試看。
開始嘗試的小朋友當然會手腳不協調,不知道怎麼出力,這時又會發生一個狀況,有些家長跳過教練,插入這個教練和小朋友的學習圈,直接指導,你的腳要怎麼擺,你的手要怎麼抓,這是最糟糕的狀況。
好一點的家長,會請小朋友專心一點,請教練再示範一次,認真的看。可想而知,直接介入的家長,在平時應該也是這樣在教小朋友,給小朋友一點學習和探索的時間都沒有,生怕小朋友輸在起跑點上,恨不得它的小朋友可一步登天,真的是剝奪了小朋友的學習機會。
因為小朋友的理解能力慢,肌肉反應也不及大人快速,所以他們真的需要一點時間去思考,而教練們也會慢慢指導,讓小朋友充分理解每個步驟和為什麼。這就是學習的過程,而往往過程是比結果來的重要,因為過程可以誘發一連串學習的習慣產生,發現什麼是對的,發現什麼是錯的,這樣的過程更會影響他們日後學習的模式,我們不應該去剝奪這樣的機會,這也是冒險教育很重要的體驗精神。
我們也會設法私下跟家長溝通,這樣的想法,大多數的家長也會認同,攀樹體驗只是一個過程,重要的是孩子有沒有學到面對問題時,解決問題的邏輯思考。在面對問題時,家長如何適時的放手,在安全的環境下,讓小朋友獨自去摸索,再找到答案。我們不是跟別人比較,而是跟自己比較,每一次我們是否做得比上一次好,每一次是否有比上一次進步,失敗的原因在哪?成功的技巧又在哪?這是我們會跟小朋友分享的地方。
在一次活動後的分享,我們問:「小朋友為什麼你可以爬的跟松鼠一樣高?」他驕傲的回答說;「我有偷偷看教練怎麼爬後,跟著教練做一樣的1到4步驟,一步一步就爬上去了,而且越爬越順,就攻頂了。」然後我就說「所以你有偷偷觀察我囉!」小朋友說:「對啊」」
最後跟大家分享,小朋友學習東西最重要的是先做還是先看,大家異口同聲的說:先看。
我想這就是這次攀樹後,大家學習到最重要的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