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能否像美國潮牌史蒂夫.馬登,在行動商務有所斬獲,必須掌握以下原則:真正的電商,都是好的生活觀察家,誰能掌握消費者的日常生活,誰就抓住指尖上的商機。
面對他的問題,我的答案是 Yes 和 No。Yes,今年第二季,行動裝置的訪客流量已超越電腦,達六比四;據統計,購物類 App 為全球去年成長第四高的 App 類別,顯示行動商務已是全球零售商的必要選項。
我的 No ,來自品牌獨立 App 固然有優勢,但必須考量到只有一%的死忠顧客,會真的利用單一品牌的App,要有夠大的市場才能支撐。台灣市場規模過小,沒有這種環境,得加入大型電商平台,才可以接觸到數倍的潛在顧客。
但無論選擇,史蒂夫.馬登仍給有心經營行動商務的業者很好的啟示:同樣是電商,換到行動裝置就是不同戰場,需要不同的思惟。過去經營PC介面電商,你只要掌握顧客坐在螢幕前的時間;但行動商務是「二十四小時 Live播出」,必須想盡辦法在顧客五到十分鐘的零碎時間裡,搶占小螢幕的舞台。
我認為,真正的商務專家,都是好的生活觀察家,要了解消費者行為,必須進入其日常情境:不同年齡、背景的顧客,在什麼時間會想看手機、平板,購買行為又是怎麼決定的?舉例,手機購物族通常是深受社群影響的年輕女性,喜歡中低單價的流行、話題商品,因此史蒂夫.馬登將廣告集中在社群網站,並利用分享功能增加社群能見度。而平板購物族則偏向中高齡顧客,只有晚上九點到凌晨一點、看電視或睡前躺在床上的四個小時,精準購買廣告時段、推播行銷訊息格外重要。
行動商務的經營複雜度,前所未見,這雖是最挑戰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時代;正是有了行動裝置,我們得到的數據更具體而精確;這將是我們最了解消費者的時候,願意走入顧客生活的,就能勝出。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