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二〇一六年,除無元月行情的慶祝,黑天鵝事件似又悄悄上演,特別是油價頻創十多年來新低,三〇美元岌岌可危。低油價背後的權謀,值得剖析。
但誰也沒想到,美國原油因頁岩開採技術的突破,使得產量,從每日五百萬桶,暴增至目前九百萬桶。而原油進口量,也從每日千萬桶,下降到七百萬桶。甚至,長達四十年的能源出口禁令,也在去年正式終結。市場預估二〇二〇年後,美國有望成為能源淨出口國。
隨著美國能源自主性提高,對中東複雜的地緣政治,也企圖減少干預,包括從阿富汗和伊朗陸續撤軍。總統歐巴馬最新的國情咨文也露出端倪,傳統積極充當「世界警察」的角色,將轉為消極。另一方面,為平衡中東地區勢力再平衡,美國
解除伊朗的能源禁運,且藉由什葉派主政的伊朗,牽制遜尼派為首的沙國。
在美國已漸不再倚賴中東油源的趨勢下,OPEC的地位備受挑戰。為維護自我地位,其一改過去傳統,不再硬性規定每日三千萬桶上限,並鼓勵成員國自行調整產量。背後目的,就是藉由成本優勢逼迫美頁岩商退場,並搶佔市佔率。近期更因美國同意伊朗能源解禁,造成美沙關係惡化,加深沙國不願減產的理由。
伊朗能源禁運解除於今年一月十六日正式生效,該國每日產量立即提高五十萬桶,並計畫在六個月後再度提高五十萬桶,全年將增百萬餘桶。若伊朗順利引進新的開採技術,可能加速增產進度,使供給過剩更形惡化。
自俄國於二〇一四年三月執意併吞克里米亞後,與美關係惡化。除遭到一連串的經濟制裁,也面臨低油價的衝擊,特別是匯率重貶逾一倍,且景氣進入衰退。為緩解壓力,俄國亦不得不增產來穩定財政收入,目前每日產量逼近一千一百萬桶,續創歷史新高。
美、俄、OPEC及伊朗,各有各的盤算與壓力,短期恐難化解。如同賽局理論「囚犯兩難」,若採合作策略,共同把油價拉高,提高彼此獲利,這是最佳解,但卻非穩定均衡解。最終,往往走向削價競爭,雙方拼得你死我活,把彼此的利潤削薄。
長期來看,美國頁岩技術的創新,帶動原油產量上升已是既定事實,惟有頁岩商違約風險遽升,或是OPEC被迫減產,方有助供需改善,帶動油價回彈。另外,中國頁岩油的儲量高居世界第一,未來若技術成熟,也大幅增產,同時加入這場競爭賽局,產業失序調整的時間恐將拉長,過往每桶百元的油價,恐難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