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寬鬆沒辦法救通貨緊縮,低利率看來還會持續很久;投資人要賺利息,不如買懂得投資的企業收股息,還賺得比較多。
假如通貨緊縮已經大面積地在其他地方出現,那麼日本的應對措施,就很有參考價值。根據辜朝明的說法,九○年之後,日本企業大量且快速地去槓桿,也就是不再舉債擴張,而且有錢就還債,完全無視日銀任何寬鬆政策。日本之所以在統計數字上可以免於衰退,甚至還有些微成長,主要來自公部門的舉債擴張。
私部門的去槓桿,已經在其他地方出現。美國企業發債數量大不如前,此外他們習慣拿現金買回自家股票,依循供需原則,減少股票的供應量來推升股價,藉此替股東創造財富,這其實也是美國這波牛市可以這麼長的主因。不只公司,個人融資餘額也很明顯下降;注意!不是融資額增長率降,而是餘額下降。投資人要修正過去印象中美國人刷卡不存錢的刻板,不然會在未來投資趨勢上失焦。
一月初到上海出差,碰到往來銀行行長來訪,這在過去是未有之事。他們的分行行長,就是我們的經理,以往都是坐在辦公室等人來拜訪;變化的不只是主客易位,還有他主動提出要降息拉貸款的意圖。對照十二個月前資金緊俏的窘況,中國財經情勢轉變也非同小可。
歐洲央行自己跳出來喊要加碼印鈔票,就不需要強調,但實際情況比央行印鈔票更值得玩味。德國的負利率已從國債蔓延到民間企業債,最近有位基金經理人哀號說,她買BMW債券,因為沒有利率下限保護,到期領回的本利和將低於本金。
通貨緊縮很難受,好消息是我們現在有日本經驗可以參照。第一個教訓是,低利率可以持續很久很久。和股票一樣,不要以為乖離率大(乖離率是客觀評斷跌深或漲多的指標)就一定會修正,因為跌太多去買,或是漲得沒天理去作空,都有可能在價格回復正常前,先被「抬出去種(慘賠出場的俗語)」。
第二個教訓是利率低,加上產業不投資,資金操作就變得重要。國內沒出路,日本保險公司資金早外流,反而成為賺錢產業;幾大商社投資國外資源,效益就是前些年石油、鐵礦砂瘋漲時,理論上該重傷的日本反而受益。這招中國有學到,過去五年中國企業瘋狂在世界各地買東西,台灣電子業只是其中一碟小菜。
不只資金找出路,生意人也會。「平成不況(日本現任天皇年號為平成,自登基以來,經濟就處於不景氣)」已二十幾年,但還是有UNIQLO這種新創品牌問世,老牌的豐田汽車、京都陶瓷時不時就創獲利紀錄。結論是,利率會低很久,賺利息不如收股息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