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點,天夜猶暗,財金文化團董事長謝金河已經起個大早,他迅速在電腦上瀏覽彭博資訊、中央社等媒體新聞,並隨手寫下字跡密密麻麻的筆記;在掌握全球金融資訊後,開始埋首寫稿;七點半,鬧鐘一響,隨即換上運動衣褲,準時出門跑步。
也許,外界一些人只看到他在電視上侃侃而談的風光,但「把一件工作和事情,當成事業來做的話」的熱情,才是真正燃燒他生命前進的動力。「可能我是標準的摩羯座吧!」謝金河開朗地笑說:「生活習慣規律、事業心重、個性執著熱情,工作和運動皆如是,一切都要不斷的精進往上。」
謝金河自己的成長歷程,也頗富傳奇。學生時代熱中政治,就全力投入政大校刊的運作,甚至幫「黨外雜誌」寫文章;當他發現經濟與政治是交互影響時,為了「補課」,竟跑去圖書館,把與台灣股市開市當年創刊的《經濟日報》,從民國五十一年讀起,讓他對台灣證券發展史全盤了然於胸,也開啟了他日後的財經之路。
而這個傳奇性轉折背後的幕後推手,是今周刊的前任社長孫文雄。當年,《財訊》創刊不久,社長孫文雄慧眼識英雄,找來了還是研究生,下筆大膽且充滿批判的謝金河找來擔任記者。「孫文雄社長和我一樣,都是對有興趣的事物,充滿熱情的人。」謝金河憶起當年,對於兩人工作之餘的促膝長談,交流彼此的觀點與想法,總是回味無窮,那段日子也成了謝金河記者生涯中最寶貴的時光。隔年,孫文雄社長破格讓這位當時還不滿三十歲的年輕人接任總編輯。
創造不凡 傳承惜才風範
源於感謝知遇之恩
這樣的放手與盡心信任,謝金河不只充滿感恩,更在心底許諾要全力以赴。帶著孫文雄的信任與期待,謝金河投入全部的熱情,一拚就是三十多年,也在《財訊》成就了許多人生的里程碑,以樂在其中的態度讓《財訊》從一本小雜誌,成長為旗下擁有周刊、雙周刊、月刊、報紙的全方位媒體,也造就他在財經界無人能及的大師級地位。
懷著孫社長當初不求回報的信任交付,以及其對媒體業的信仰初衷,謝金河知道自己的責任重大,知道唯有堅守著媒體的社會使命,並將它傳承下去,才能真正回饋孫社長的知遇之恩。也因為深受這份信任與交付的情懷感動,多年來,他始終以培育潛力人才為己任,賦予信任,也勇於給新人舞台,就像當初孫社長所給予他的。而後,他將棒子交給了梁永煌,梁永煌再交棒曾嬿卿、陳永誠,到現在的梁寶華,為台灣媒體界培育出無數頂尖新聞、財經人才。貴人的感召,加上自己對生命的熱情,對現在的謝金河而言,事業的成功已不是唯一目標,反而培育人才、挖掘新星更是在市場觀察之餘,新的人生樂趣來源,就像當年與孫文雄社長間亦師亦友的情誼。每每看到後輩在新聞、財經領域的傑出表現,就讓他更確定自己沒有辜負孫社長當初的期待,自己的人生道路也不虛此行。始於感恩、成就不凡、傳承再續,這樣正向的漣漪效應,在孫文雄社長、謝金河、與財信傳媒之間,為業界立下經典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