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開店當老闆,事必躬親是理所當然。頭腦好的郭木生,曾在小學五年級的私塾念了一、兩年的漢文,學會寫字,還會打算盤和心算,而且當兵時常在軍隊幫同袍書寫家信,練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
此後為了躲避空襲,不得已只好足不出戶,就此中斷學業。但也多虧這戰亂的環境,磨練出夫妻倆聰明的腦袋,而且兩人都對算術十分精明,雖是商場新手,卻一點也不含糊。
比如說,以前想要做一條褲子大概需要七尺的布料,鄉下的人都很節儉,會討價還價剪個六尺七或六尺八,那時一尺布大約是兩塊八毛錢,再乘上六尺七,郭木生用算盤打一打就俐落的算出來,有時靠心算也能立刻出價。
他對數字天生敏銳,後來到店裡頭幫忙的最小妹妹學得很慢,急性子的郭木生還無法理解算盤怎麼要學那麼久呢!
記性特別好的郭木生,總是可以用心記下客人們的喜好、背景、預算等偏好,所以當同樣的客人再次光臨時,他都能記得對方適合什麼樣的布色、喜歡什麼樣的穿著,還有多少的預算,並根據個人需求進行推銷,而不像其他店家只想從客人的口袋掏錢。
此外,郭木生還秉持「不能以貌取人」或是「以價估人」的態度。就算眼前的顧客可能此刻手頭不甚寬裕,也不可以怠慢對方。因為他知道,如何針對客戶的購買能力進行推銷,才是上上之道。
郭木生也時常教導店員,不讓客人空手而歸,雖為積極銷售的方法,但更重要的,莫過於讓客人開開心心地買到真正有用的布料才會再次光臨,因為生意不能只做一次,而是一輩子,當然要更用心地經營。這種不強迫,又讓人感覺像是交朋友的生意經,果然為這位菜市場裡的大老闆贏得了好口碑。
不論是街頭的阿姐,或是巷尾的太太,都喜歡來店裡跟他們夫婦倆抬槓聊天,一筆筆生意也在愉快的對談中成交,所以他的生意當然比別人好。
古諺說:「山頂無好叫,山腳無好應。」形容的正是郭木生夫婦的待客之道,還有客人們給予的熱烈回應。
同樣的方式表現在對子女的教育上,就是一家人住在三合院裡,不論是阿公、阿嬤、阿姑還是阿伯,只要孩子們放學回家見了長輩,一定要一個個清楚地問好,這是晚輩應有的禮節。
當然,無形中還訓練了孩子們絕佳的記憶力。例如:二兒子郭紹儀是力麗企業董事長,每天日理萬機的他雖不用電腦,全都能清楚地記在腦海裡,便是來自父親郭木生的訓練。
除了過人的敏銳度和觀察力,另一個讓郭木生成功的原因,就是勤奮節儉工作。
由於布莊的生意很好,常常忙到沒空上廁所,他還因此得過血尿。而且即使麵店就在布店的斜後面,郭木生仍然堅持在家吃中飯,極少外食,只為了省一碗麵的錢。
哪怕是布莊生意最好的農曆年前,往往拖到下午四、五點才得閒吃中飯也不例外。因為他知道,就算是自己開店做生意也要錙銖必較,才是掙錢的開始。
辛苦的當然還有洪蘇女士,她懷了孩子一樣要挺著肚子顧店,夫妻倆就在這兩坪大的空間裡經營著屬於自己的事業。過程雖然辛苦,但眼看生意蒸蒸日上,再勞累都能拋到九霄雲外。
但是看在同個菜市場裡的其他布店老闆眼裡,明明競爭如此激烈,唯有郭木生夫婦的生意最興隆,不禁讓人眼紅,想要一窺他們生意成功的祕訣。
更何況三年後,他們竟能把旁邊的空間頂了下來擴店!這六十年前的經營哲學,即使穿越時空來到現代,仔細端倪,依然是一盞盞的指路明燈。
Photo: LauraLynn , CC Licens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