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從腳趾判斷你的健康好壞

從腳趾判斷你的健康好壞

健康醫點靈

健康

2015-05-25 12:10

你或許會覺得,不過就是腳趾嘛,但是錯誤的使用方法,會讓健康指數下降,成為各種麻煩症狀發病的原因。還有,若是腳趾彎曲,姿勢會變差,這也是導致用嘴巴呼吸的原因。

腳趾成了健康的盲點

但是大多數的人都沒有注意到這件事,就算注意到腳趾的異常,也不是那麼介意。

然而,伸展腳趾、回復到使用腳趾步行的正常狀態之後,身體馬上改變。

在那個時候,才終於認識到腳趾的重要性。

例如腰部能夠徹底伸展,走起路來更加輕鬆,一向感到沉重的腰部變得輕盈,腳步也輕快,即便長時間步行也不感覺疲累,原本手腳冰冷的症狀也獲得改善。

像這樣的變化,只有親身體驗之後才會真實感受到。

對於現代人而言,腳趾成了健康的盲點,我在此要呼籲「足部教育」(腳趾確實伸展,步行時能夠充分使用)的重要。

自覺並注意到這件事,藉由採取對策,腳趾的異常就能簡單獲得改善。

足部教育和「呼吸教育」(改掉口呼吸的習慣,用鼻子呼吸)一樣,是能夠簡單實行的健康方法,更是疾病的預防方式。

腳趾有確實伸展嗎?

你是否有仔細看過自己的腳趾呢?恐怕,多數的人只有在剪指甲時才會看腳趾。而且,目光焦點也只有指甲。

那麼,請看一下你的腳趾。

每根腳趾是否有確實伸展開來?是否有哪一根或者大部分腳趾都是彎曲著的呢?是否趾頭之間太過接近?是否幾乎緊貼在一起?大拇趾或小趾,或者其他趾頭是否變形了呢?大拇趾是否彎成「ㄑ字形」,變成拇趾外翻呢?食趾是否朝小趾的方向彎曲呢?是否變成鑷狀甲〈Pincer nails〉呢?小趾的指甲是否非常的小呢?

接著再來看一下腳底。

是否有明顯的足弓?
是不是扁平足?
腳底或腳跟,是否有長繭或雞眼?

若是符合上述任何一項,腳趾就是沒有伸展得很直,可以推測,步行時恐怕也沒有充分使用到腳趾。另一方面,若是以上所述都沒有問題,應該就有充分使用腳趾行走,但是在現代,這樣的人並不多。

多數人的腳趾沒有確實伸直,再加上腳趾變形,行走時並沒有充分使用到腳趾。

其結果會導致,構成腳部的前方足弓、外側縱弓、內側縱弓,都無法描繪出完美的弧線。

腳趾可以張開嗎?

你的腳趾能夠張開嗎?有許多人即便能夠彎曲,卻無法順利伸展、張開。

不只是大人如此,在孩童階段就有這樣的傾向了。托兒所或幼稚園的小孩也是,有些學童甚至完全無法伸展或張開腳趾。但這些單位,倒是確實教育了孩童關於穿鞋、穿襪以及穿上室內鞋。

腳趾能夠伸展、腳趾之間能夠大大地張開,這是平常充分使用腳趾走路的證據,相反地,沒有辦法做到,便代表了走路時並未充分使用腳趾。

無法伸展、張開,卻能輕易彎曲腳趾,是因為平常就有將腳趾彎曲起來的習慣。

請試著讓腳趾伸展,用盡全力張開看看,從結果便可知是否有充分使用腳趾走路或運動。

若是需要很費勁才能將腳趾張開,腳趾呈現彎曲的人,或許就有用嘴巴呼吸的習慣。

若大拇趾以外的腳趾都向下彎曲,容易造成駝背。一旦駝背,因為舌頭位置不正確,就成為導致口呼吸的原因,因此請留心將腳趾確實地伸展開來。

現代人仰身走路而未使用腳趾

現在的年輕人,有很多人看來像是仰著身體在走路。那是因為,重心偏向後方,才導致仰身走路,看起來甚至會像是在聲張氣勢。

幾十年前就已有報告指出,現代人的重心逐漸向後退。以腳底整體面積做橫向切割區分,從腳趾根部為起點測量,到腳後緣為止大約占了百分之八十的面積,從足弓到腳後緣則占了約百分之五十的面積。

重心位置大約放在腳底中心處為正常狀態。

一九六○年,重心是位於腳底百分之四十七之處,幾乎是正常。預測在八○年代時,重心會後退到百分之四十的位置,二○○○年時則是在百分之三十三的位置。現在並沒有正確的資料,但若這樣持續後退,最後不就會變得難以站立了嗎?

將重心放在腳跟的步行方式,會讓前進的能力受損。

其實,重心位置的後退,不能斷言是現代人特有的現象。據說日本人大約從室町時代開始,重心就逐漸向後移動。說不定,是因為時代進步,交通條件等環境改善的關係吧。

將重心放在腳跟行走,腳趾會變成怎樣呢?試過就會知道,腳趾會翹起來,變成只用腳底走路。

也就是說,走路重心放在腳跟,就不會使用到腳趾。

為什麼重心會向後移動呢?應該是與社會變得便利、安全有關。若是處在充滿危險的社會,需要抱持警戒心,會把腳的重心放在前面,呈現前屈的姿勢。相撲或拳擊也是以前傾的姿勢在戰鬥,因為後傾姿勢是不利的。

日本長久以來被認為是治安良好的國家,人民也對於治安很放心。或許因為心中有著安心感,成為了遠離警戒姿勢、重心後退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九六○年起開始整備的道路及交通狀況,也都被認為能夠給人帶來安心感,成為重心後退的主要原因。

將重心放在後面的步行方式必定不會使用到腳趾,於是造成了走路重心往後退的現象。

足部穩定能改善口呼吸

漢字的足或腳,兩者都是表示下肢。也有一說表示,「腳」是表示下肢整體,「足」是表示從腳踝至腳前端為止的部分。

身體當中,腳是支撐身體的基礎。

人體是由各種骨頭、骨骼及關節所構成,雖說基於雙足站立,才得以做出各種動作,但這與腰〈骨盤〉有重大關係。人體分為上半身和下半身,腰部以上是上半身,從上半身到頸部有縱向的脊椎(背骨)支撐,所以能夠做出各種動作,利用手部進行不同的作業。

另有一說是,身體的樞要位於腰部,但基礎絕對是在腳部沒錯。那是因為,足部直接碰觸地面,而後才能站立,進而活動。

房子的地基若不堅固,柱子就會搖晃,同樣的,身體基礎的足部若不牢固,身體就不穩定。而足部的樞要就是腳趾。

若未使用到腳趾,小腿肚也不會被使用到,腳的功能就會下降。腳趾強而有力,就能讓足部穩定,進而促使身體整體維持穩定。另外,身體若是保持穩定,姿勢也隨之正確,自然更能輕易地用鼻子呼吸。

足部異常導致全身歪斜

房子地基一旦傾斜,整體便會歪斜。人體也一樣,足部若是發生異常(形態和功能的異常),對於全身都會造成影響,也就是歪斜變形。

足部若歪斜不正,腳跟與膝蓋也會跟著歪,進而使得腰部歪斜。

而骨盆歪斜連帶造成上方的腰椎不正,腰椎一旦歪斜,會造成胸椎與頸椎的歪斜。

其歪斜方式是從下朝上呈現Z字形,一邊的腳跟向內側傾斜的話,膝蓋就會向內轉。於是,骨盤的右側會向外打開。

為什麼會呈現Z字形呢?這是因為身體本身會去矯正歪斜,試圖取得全身的平衡。但是,如同各位所知,骨盤或背骨等歪斜,是引起膝蓋疼痛、腰痛及肩頸痠痛等症狀的原因,也會使得內臟機能下降。

未使用腳趾會引發各種症狀

未伸直、未充分使用腳趾,與膝蓋疼痛、腰痛等腰部症狀、肩膀痠痛、頸部痠痛、背部痠痛、頭痛、手腳冰冷、食慾不振、胃痛等症狀有關。

而且,也不能否定與神經痛、生理痛、眼睛疲勞、失眠、疲勞感、倦怠感、下肢的血栓、下肢靜脈曲張等疾病之間的關聯。

腳趾一旦沒有發揮功能,會連帶影響其他器官、部位的機能。具體來說,骨骼、關節或肌肉無法正常發揮功能的話,血液循環會受到阻礙。於是,內臟功能也失常。

膝蓋疼痛或腰痛,是因為腰部或下肢的骨頭、關節、肌肉未能正常發揮功用,而造成這些部分的血液循環不良。背部、肩膀或頸部的痠痛等,也都是因為從肩膀到頸部的骨骼或肌肉沒有發揮功能,使血液流動不順暢所引起。

骨盆歪斜或神經異常被列為腰痛的原因,但不可排除是該部位肌肉已失去柔軟性而導致。肌肉之所以變得僵硬,在於血液循環的不良。膝蓋疼痛是因為關節痛引起發炎,但該部位的血液循環不良,也和疼痛症狀的發病有關係。

另外,食慾不振或胃痛,也可能是胃部的血液循環不良所引起。

腳趾是決定全身血液循環的關鍵

腳趾的血液循環好壞,是決定全身血液循環的關鍵。血液在全身循環,為全身的細胞帶來營養和氧氣的補給,同時一併回收體內廢物和二氧化碳。藉此,細胞會進行代謝,臟器及肌肉便能發揮功能,血液循環主要透過心臟的幫浦作用來進行。血管包括了主要的大血管到微小血管,藉由心臟跳動,從心臟流出的血液通過動脈被送往全身的組織(細胞)。

血液被送達到組織或器官的細胞,經過微血管通過靜脈再回流到心臟。以上循環,延續不斷的反覆進行著。

然而,血液循環並不是只依賴心臟的幫浦作用進行而已。身體有些部位的血液是在反重力狀態之下,回流到心臟的靜脈。最典型的就是下肢的靜脈,人類利用雙腳直立、步行,坐著或站立時,血液都是與重力反向的向上流回到心臟,因為心臟的幫浦作用沒有充分運作,所以非常辛苦。

能夠達成到這個艱難任務,其實是肌肉給予幫助。藉由步行等行動運用到腳部,肌肉進行收縮、擴張,血管也隨之收縮、擴張。藉此,能夠促進血液的流動,靜脈的血液也能順暢地回流到心臟,是以此原理在運作。

因此,在全身的血液循環上,末梢血管的血流好壞具有決定性影響力。在這當中,就屬身體末端部位的手腳特別重要。

常聽人說,若按摩腳底或腳趾的話,全身的血流就會變好,所言甚是。另外,也經常聽說按摩小腿對健康有益,那是因為,比起腳底,小腿有更多的小靜脈分佈。小腿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個心臟,若充分使用腳趾,也會連帶運動到小腿,如此就能加速回流到心臟的靜脈血液。

按摩腳部對於促進全身的血流有所助益,其樞要所在便是腳趾。腳趾是腳部、腳掌的最末端部位,若此處的血流停滯,全身的血流狀況也會變差,血流若順暢,全身的血液循環才會變好。

〈本文選自全書 李幸臻 整理〉

作者:
今井一彰

出生於鹿兒島縣,未來診所(福岡市)院長、內科醫生。導入壓力訓練法、足部療法、鞋子療法等,治療各式各樣的疾病。設置日本唯一的「襪子門診」,追求提高「身體的自然治癒力」使人更健康的方法。不屬於西洋醫學也不屬於東洋醫學,以獨特的「Made in Japan醫療」聞名。著有《呼吸力體操:提升免疫力的健口操》(世茂)。

書名:正確呼吸讓你不生病



出版:商周出版/城邦文化

目錄:
序章 ●自己的身體自己醫
生病或身體不適「意想不到的原因」
治療疾病不靠藥物和醫學理論
「錯誤的身體使用方式」導致身體失調
「息育」、「足育」、「態育」、「食育」的好處
九成的現代人都「用嘴巴呼吸」
身體失調可以在短期間內改善

第1章 ●使用鼻子呼吸的人意外地少
「口呼吸」讓人生病
口呼吸引起各類疾病
確認自己「是否有用嘴巴呼吸」
多數人無自覺自己是口呼吸
口腔與口呼吸、疾病有何關係
口呼吸是這樣引起局部感染的
關鍵字是「發炎」
口呼吸容易造成盲腸炎
為什麼只有人類是用嘴巴呼吸
「閉嘴就能延長壽命」
「鼻呼吸」的優點,「口呼吸」的缺點
口呼吸帶給身體壓力
若用口呼吸容易染上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口舌經常乾燥也是口呼吸造成的
改掉口呼吸習慣的三個方法
鼻呼吸或口呼吸,取決在於舌頭位置
打呼是因為舌頭位置較低
鼻呼吸有助改善高血壓、糖尿病
憂鬱症也與口呼吸息息相關
過度換氣症候群的原因也是口呼吸
若用嘴巴呼吸,口腔整體不美觀
矯正呼吸方式還你原本的美麗面貌

第2章 ●誰都有可能犯的毛病
那個「習慣」阻礙正確的鼻呼吸
為什麼會習慣用嘴巴呼吸
嘆氣是口呼吸和生病的起始
「用鼻子嘆氣」也能舒壓
愛說話的人習慣用嘴巴呼吸
總是笑口常開的人可能也用嘴巴呼吸
戴口罩的習慣其實很危險
鼻炎或鼻塞與口呼吸的關係
隨職業不同易養成口呼吸的習慣
運動和健身也是造成口呼吸的原因
游泳可以改善口呼吸?
太極拳、唱歌、吹奏樂器也充滿著口呼吸的風險
生產時的呼吸法亦與口呼吸有關

第3章 ●尤其需留意睡姿和咀嚼方式
「錯誤的身體使用方式」讓身體和呼吸變糟
趴睡對身體有害
若要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
趴睡只是對症療法
錯誤的睡姿讓牙齒不整齊,臉部線條扭曲
使用記憶枕趴睡毫無科學依據
人類藉由仰睡促進身體機能發達
為了使自己用鼻子呼吸而綁住下顎睡覺的美國原住民
鍛鍊舌頭即能矯正趴睡的習慣
「睡眠哺乳」扭曲母子臉部線條
睡眠哺乳讓風濕症疼痛再度復發的實例
改變拿包包的姿勢矯正身形
長時間採同樣姿勢對身體有不良影響
拄頰是造成臉部線條扭曲的原因
「食育」重視咀嚼方式
106歲的曻地三郎先生的保健法是一口咀嚼30下
吃東西不咀嚼的現代人
仔細咀嚼的效用和重要性
改掉只用單邊牙齒咀嚼的習慣
只用單邊牙齒咀嚼的人常用嘴巴呼吸
吃東西時確實閉緊嘴巴
養成吞下去後再說話的習慣
食用越咬越有味道的料理
刷舌頭預防流行性感冒

第4章 ●「健口操」改掉口呼吸
矯正「舌頭位置」就能讓鼻子正確呼吸
隨時注意呼吸的方式
如何鍛鍊舌頭肌肉矯正舌頭位置?
何謂改掉口呼吸的「健口操」?
正確「健口操」做法
一天連續做30次
「健口操」最適合在沐浴時進行
發聲字母的選擇關鍵
矯正舌頭位置改變身體和臉部的外觀

第5章 腳趾與呼吸之間的奇妙關係
●伸展「腳趾」改善呼吸和身體姿勢
舌頭伸出來後順便伸展腳趾
腳趾是健康的盲點
你的腳趾能伸直嗎?
腳趾頭張得開嗎?
現代人不用腳趾,都只靠後腳跟
支撐身體的雙腳若安穩也能改善口呼吸
腳的異常導致身形扭曲
若不使用腳趾會引發各類症狀
腳趾是影響全身血液循環的重要部位
下半身靜脈曲張的人或許是因為口呼吸
鞋底是讓腳趾變形的潛伏原因
若腳趾不聽使喚就容易跌倒
雙腳虛軟無力時咀嚼力亦會下降
舒展腳趾的「手握腳」體操
「手握腳」在沐浴時進行最具效果
腳趾若能自由伸展,間接改善姿勢、步行和呼吸方式

第6章 ●深切體驗到鼻呼吸重要性的「真實案例」
持續「鼻呼吸」後,症狀明顯改善
難醫的潰瘍性大腸炎改善顯著
半年就不用再吃潰瘍性大腸炎和異位性皮膚炎的藥
幾乎痛到睡不著的濕疹在一個月後完全治好
治好十年的濕疹,改善頭痛、肩膀痠痛、腰痛
風濕性關節炎和鼻翼的紅腫同時改善
關節不再疼痛,臉部也不再浮腫
原本處於步行困難的狀態,藉由呼吸和腳趾伸展運動康復
改善恐慌症,重新就業
使用鼻呼吸後血壓值接近正常
在短時間內改善慢性咳嗽和氣喘
改善便秘和失眠的症狀,讓身體恢復活力
想要維持健康的身體和預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鼻呼吸
延伸閱讀
比祖先能多活30年、65歲拿敬老卡不對勁?他力推「壯世代撞時代」:高齡化與少子化的雙解方
比祖先能多活30年、65歲拿敬老卡不對勁?他力推「壯世代撞時代」:高齡化與少子化的雙解方

2024-10-01

都到了領敬老卡的年紀,才離婚追求自我值得嗎?新世代熟齡3現象:人生下半場要快樂,別拿懶當藉口
都到了領敬老卡的年紀,才離婚追求自我值得嗎?新世代熟齡3現象:人生下半場要快樂,別拿懶當藉口

2024-08-22

持敬老卡市府埋單!柯P揪爺奶出門玩
持敬老卡市府埋單!柯P揪爺奶出門玩

2018-08-01

11月將拿到敬老卡讓我感受深刻...梁永煌:高齡化社會裡,面對臨終有3部曲
11月將拿到敬老卡讓我感受深刻...梁永煌:高齡化社會裡,面對臨終有3部曲

2023-11-14

網路瘋傳北市要發660元敬老卡…是真還是假?怎麼領何時領,柯文哲回應了
網路瘋傳北市要發660元敬老卡…是真還是假?怎麼領何時領,柯文哲回應了

2022-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