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學院培養出來的「手藝人」,口才容或木訥,甚至偶也講話應對白目,但手底下總是能見真章⋯⋯。
很少人留意,大學裡醫、工、設計與農學院等訓練的技職特性。這幾個學院都是手藝人/職人的培訓基地。
特別是醫學院。現在大學體制內,學院附設實踐所學專業,手底下見真章追求實踐成效的機構,如醫學院之附設醫院者,也只有這一種案例。病人躺著進醫院,能否站著走出來,可不是靠舌粲蓮花、空嘴嚼舌。口才天花亂墜,但有口無心,或有心無手,「上口不上心,上心不上手」的口才嘴花,治不好病人;而是要靠手藝人醫者的望聞問切、處方手術,才能妙手回春。
回春靠的是診斷與手藝,不只要有概念技能,還要有操作方法,至於口才是優雅或白目,其實完全不是重點。
本刊九四六期封面故事批判「台灣鳥籠大學」,提到「新系所沒彈性、學用落差大,追不上產業新趨勢」,是大學「服務設計思考」薄弱徵狀之一。
但是鳥籠化大局中,仍然有奮力創新突破者。台大工學院出身的副校長,帶領創意創業學程,成效虎虎生風,最近還帶出在Kickstarter募得台幣五千餘萬元、兩千兩百台3D列印機訂單的FLUX學生創業團隊。
實踐設計學院不只被美國《商業周刊》,評選為全球最佳前三十強工業設計科系,去年還開設Praxes平台,在網站上,銷售實踐學生設計的Cynical Cheri品牌作品,也承接三星、誠品、新光三越設計訂單,去年營收兩百萬元。這又是一個專業學院附設實戰專業服務機構例子。
趕緊加強產學鏈結,是台灣打破鳥籠大學困局關鍵處方。
醫學院的臨床醫學教授就是大學附設醫院的主治醫師,這種前線田野調研的「技職精神」體系,培養出來的柯P柯市長,當了三十年醫師與教授,一旦決定轉向市政公共服務職務的競選,其競選活動也不只是典型的菜巿場哈腰握手、廟埕「好不好呀?」制式演講而已。
而是「非典」式從選前四八四天起,就開始逐次前進LIVE表演空間、社區棒球隊、中正紀念堂街舞練習空間、桌遊空間、自造者Makers社群空間、二手家具青年創業店、刺青店、街頭表演者集練處等形形色色青年巿民活動空間做一線田野調研。「沒有調研,就沒有發言權」。親身體驗、蒐集、了解市民切身需求,做好一年多後,從市民生活待滿足處,向市政服務體系提問的準備動作——這個流程,既是創新卓越服務的「設計思考」SOP,也是醫學院/教學醫院前線田野調研「技職精神」的再現。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