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手手掌代表著內臟的狀況、手指皮膚的色澤差異,代表身體氣血循環的綜合表現,就連手指的指甲,都可看出你的膽固醇是否過高!
雙手手掌代表著內臟的狀況、手指皮膚的色澤差異,代表身體氣血循環的綜合表現,就連手指的指甲,都可看出你的膽固醇是否過高……,透過觀察雙手,可以提早發現身體的變化。
以掌看相,瞭解臟腑變化與氣血循環
傳統中醫有穴道的觀念,穴道就是經絡上的重要樞紐,好比高速公路上的交流道,不僅扮演疏通的角色,更是神經高度分布的密集區,所以我們可以透過適當的按壓某個穴位,達到平衡經絡的目的。
人體有十二條經絡,不論起點或終點都在四肢的末端,以手為例,人體有三條陰經,分別從胸部到手的拇指、中指和小指內側,還有三條陽經,分別起始於食指、無名指和小指的外側。瞭解經絡的走向,加上分布於指尖的井穴,自然能理解光是透過目視手掌,也能判斷身體的變化。
此外,在《靈樞.五色篇》中曾提到,「以五色命臟,青為肝,赤為心,黃為脾,白為肺,黑為腎」。由此可知,透過觀察手掌五色的變化,再對應體內的臟腑,便能瞭解身體的變化。
所以手掌可代表自己的內臟狀況,而深藏在體內各個臟器的種種變化,都會在身體的特定部位留下蛛絲馬跡。
至於氣與血,則是構成人體最基本的物質。人體一旦少了氣,血就動不了。只有氣血充沛時,才有足夠的動力將身體裡的養分,推到各所需的部位,將產生的廢物排除體外,也才能擁有烏黑亮麗的頭髮,光亮飽滿的指甲,以及一雙水嫩無瑕的雙手。所以氣不足時,手掌的血液循環不佳,手掌便會發白,如果再加上血也不足,手掌不但發白且毫無血色。
以顏色示意,顯現身體狀況
健康人的手掌是粉紅色的,並且潤澤又有彈性,一些輕微的顏色變化,便代表身體的循環及平衡輕微失調。例如手掌如果由粉紅色變為暗紅色,則代表心臟功能不佳;如果手掌不但出現暗紅色,還帶有些許的斑點產生,則要小心急性血壓過高、引起中風的可能!其他如手掌整個發黃或是呈現茶色,有可能是肝病的前兆,如果發黃還帶有暗紫色的斑塊,則要小心是否已經有肝硬化,甚至肝癌!
此外,手掌整個發青或是有明顯青筋,要小心腸內糞便堆積,或是身體的消化排毒系通功能失調;如果小指外側有明顯青色變化,代表先天腎氣不足,小時候可能常遺尿,長大後容易腰痠或有泌尿系統的問題,老年時也容易有腎氣早衰的現象!
從雙手溫度,判別體質的狀況與健康
人的正常體溫一般維持在攝氏三十七度左右,這也是最健康的溫度,恆定的體溫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與新陳代謝的條件,不論外在環境溫度如何,身體內臟的核心溫度都會維持一致。
至於人體的表層溫度,則會隨著外在環境的變化而變動,在寒冷的環境中,表皮血管會收縮,以減少熱能的損耗,因此手指末梢的溫度便會顯著降低。
低溫高溫都要特別注意
從中醫觀點而言,因為人體十二條經絡不論起點或終點都在四肢末端,所以即使手指末梢的溫度本來就會隨著環境而變動,還是反映了身體的健康狀況。
所以冬天裡雙手冰冷,除了表示末梢循環不佳,也代表經脈運行不暢,如果盛夏時依然雙手冰冷,便表示身體整體血液循環較差,心臟功能不佳,體內臟腑處於相對陽虛且氣血不足的狀態。
手心的溫度,不論過涼或過熱,其實都不是正常的狀態,經常有雙冰冷的手,在中醫屬於「脾腎陽虛」,不但脾胃吸收功能不佳,在季節交換之際,也容易出現免疫力下降、疲倦乏力、頭暈、頭痛等身體的症狀,女性更容易出現腹冷、痛經,甚至影響生育能力。
同樣的,手心溫度過高,甚至高於體溫,也絕非好事,這代表血液過於黏稠,容易有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膽固醇的狀況,也是身體自律神經失調,以及體內可能處於高溫發炎,甚至有可能是甲狀腺機能亢進或是「肝腎陰虛」、「陰虛上火」等狀況。
虛熱實熱各有不同症狀
因此,一雙健康的手,手心溫度必然是溫暖潤澤,這代表五臟調和、身體健康無虞。《黃帝內經》曰,「掌內熱者腑者熱,掌內寒者腑者寒。」
手心溫度的寒熱,反映出體內臟腑的寒熱,不過有時在交感神經興奮、情緒激動的情況下,也會有一種「熱」的感覺。
此時的熱感溫度不高,兩手互握時,甚至會覺得兩手溫度不一致,反覆握幾次後,便感覺不那麼熱了,此時的熱屬「虛熱」。這種虛熱也就是俗稱的火氣大,往往因為失眠、壓力、多夢造成,有時會同時覺得口乾、口苦、心煩等虛火浮越於上的症狀。
不過,如果是手背的溫度明顯高於手心,兩手互握時覺得越握越熱時,代表「實熱」,表示體內可能正在發炎,就要當心有感染或發燒的情況!
從雙手手汗判定內部臟腑狀況
《黃帝內經》曰,「四肢者,諸陽之本也」,而「手為陽氣之本」。中醫認為, 汗為心之液, 由精氣所化, 出汗屬正常生理現象,可幫助身體散熱、調節體溫、滋養肌膚及排泄代謝廢物。
每個人手心的出汗量均不同,與情緒、荷爾蒙高低及飲食習慣均有相關,但手汗過多或過少都非正常,一雙溼答答、永遠也不會乾的手,代表自律神經失調,情緒容易緊張,在糖尿病的人身上,甚至還會有一雙又濕又黏的雙手。
頻冒手汗不見得是火氣大
常有人誤以為自身體質上火,所以身體時常有燥熱感、大熱天裡手心也常出汗黏膩,因此拚命喝各種消暑退火的冷飲,結果不但手心的汗沒有減少,反而導致身體的氣隨汗出,更進一步出現疲倦乏力、精神不濟等氣虛的現象。
有時手太乾也不好,有些人必須一直猛擦護手霜,結果雙手還是乾到脫皮,這時要注意肺經的問題。由於肺主皮毛,肺是滋養皮膚的,肺不好的人,皮膚不但容易乾燥,氣管也常常會過敏,動不動就覺得喉嚨乾癢、想咳嗽,也容易在季節交替時,有各種呼吸系統疾病。
女性在產後及更年期時,因為荷爾蒙波動的關係,多處於陰陽失調、營養不和、皮膚不利的情況,此時容易動輒手心多汗,一不小心觸碰冷水或吹到風,常常反覆感冒。
這種陰虛的體質,平時可以多加強肺經的保養,維持規律正常的生活並適度的舒壓,才能改善手掌的經絡循環,藉由手心適當的調節排汗,間接達到保養全身的目的。
以手汗症狀評斷體內虛實
中醫認為脾主四肢肌肉,如果脾胃運化功能失調,導致身體津液旁溢四肢,會使手汗增多,此時手汗反映出不同臟腑的功能失調。
例如雙手多汗又合併有便秘時,代表陽明胃經熱盛,同時會有身熱、面紅、怕熱、心煩、喜歡冷飲等現象;如果雙手多汗又合併食欲不佳,代表脾胃濕氣過重,此時會有容易困倦、夜間多夢、下肢水腫、腹冷腹瀉等症狀。
如果雙手多汗又合併手心冰涼,代表脾胃虛寒,同時有可能發現手心蒼白、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嘔吐酸水等症狀;如果雙手多汗, 汗液又帶一點腥臭味, 表示身體代謝廢物的腎出了問題, 身體的電解質平衡出了問題。如果在乾掉的汗液上發現小小的尿素結晶,甚至引起手心皮膚發癢,則要小心是否有腎臟方面的疾病。〈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彭溫雅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醫學系、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西醫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生,現為溫亜中西醫聯合診所所長,「中醫為體,中西併用」。專長:漢方減重、穴位埋線瘦身、中醫豐胸、免疫系統疾病、婦科調理、難受孕體質調理、腸胃調理、轉骨調理、皮膚科、過敏性疾病等症狀。
著作有《順著24節氣排毒養生》(2012)、《中醫不告訴你的36件事》(2012),並常上健康節目如超視《請你跟我這樣過》、TVBS《健康兩點靈》,以及健康類雜誌與媒體採訪。
人體有十二條經絡,不論起點或終點都在四肢的末端,以手為例,人體有三條陰經,分別從胸部到手的拇指、中指和小指內側,還有三條陽經,分別起始於食指、無名指和小指的外側。瞭解經絡的走向,加上分布於指尖的井穴,自然能理解光是透過目視手掌,也能判斷身體的變化。
此外,在《靈樞.五色篇》中曾提到,「以五色命臟,青為肝,赤為心,黃為脾,白為肺,黑為腎」。由此可知,透過觀察手掌五色的變化,再對應體內的臟腑,便能瞭解身體的變化。
所以手掌可代表自己的內臟狀況,而深藏在體內各個臟器的種種變化,都會在身體的特定部位留下蛛絲馬跡。
至於氣與血,則是構成人體最基本的物質。人體一旦少了氣,血就動不了。只有氣血充沛時,才有足夠的動力將身體裡的養分,推到各所需的部位,將產生的廢物排除體外,也才能擁有烏黑亮麗的頭髮,光亮飽滿的指甲,以及一雙水嫩無瑕的雙手。所以氣不足時,手掌的血液循環不佳,手掌便會發白,如果再加上血也不足,手掌不但發白且毫無血色。
以顏色示意,顯現身體狀況
健康人的手掌是粉紅色的,並且潤澤又有彈性,一些輕微的顏色變化,便代表身體的循環及平衡輕微失調。例如手掌如果由粉紅色變為暗紅色,則代表心臟功能不佳;如果手掌不但出現暗紅色,還帶有些許的斑點產生,則要小心急性血壓過高、引起中風的可能!其他如手掌整個發黃或是呈現茶色,有可能是肝病的前兆,如果發黃還帶有暗紫色的斑塊,則要小心是否已經有肝硬化,甚至肝癌!
此外,手掌整個發青或是有明顯青筋,要小心腸內糞便堆積,或是身體的消化排毒系通功能失調;如果小指外側有明顯青色變化,代表先天腎氣不足,小時候可能常遺尿,長大後容易腰痠或有泌尿系統的問題,老年時也容易有腎氣早衰的現象!
從雙手溫度,判別體質的狀況與健康
人的正常體溫一般維持在攝氏三十七度左右,這也是最健康的溫度,恆定的體溫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與新陳代謝的條件,不論外在環境溫度如何,身體內臟的核心溫度都會維持一致。
至於人體的表層溫度,則會隨著外在環境的變化而變動,在寒冷的環境中,表皮血管會收縮,以減少熱能的損耗,因此手指末梢的溫度便會顯著降低。
低溫高溫都要特別注意
從中醫觀點而言,因為人體十二條經絡不論起點或終點都在四肢末端,所以即使手指末梢的溫度本來就會隨著環境而變動,還是反映了身體的健康狀況。
所以冬天裡雙手冰冷,除了表示末梢循環不佳,也代表經脈運行不暢,如果盛夏時依然雙手冰冷,便表示身體整體血液循環較差,心臟功能不佳,體內臟腑處於相對陽虛且氣血不足的狀態。
手心的溫度,不論過涼或過熱,其實都不是正常的狀態,經常有雙冰冷的手,在中醫屬於「脾腎陽虛」,不但脾胃吸收功能不佳,在季節交換之際,也容易出現免疫力下降、疲倦乏力、頭暈、頭痛等身體的症狀,女性更容易出現腹冷、痛經,甚至影響生育能力。
同樣的,手心溫度過高,甚至高於體溫,也絕非好事,這代表血液過於黏稠,容易有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膽固醇的狀況,也是身體自律神經失調,以及體內可能處於高溫發炎,甚至有可能是甲狀腺機能亢進或是「肝腎陰虛」、「陰虛上火」等狀況。
虛熱實熱各有不同症狀
因此,一雙健康的手,手心溫度必然是溫暖潤澤,這代表五臟調和、身體健康無虞。《黃帝內經》曰,「掌內熱者腑者熱,掌內寒者腑者寒。」
手心溫度的寒熱,反映出體內臟腑的寒熱,不過有時在交感神經興奮、情緒激動的情況下,也會有一種「熱」的感覺。
此時的熱感溫度不高,兩手互握時,甚至會覺得兩手溫度不一致,反覆握幾次後,便感覺不那麼熱了,此時的熱屬「虛熱」。這種虛熱也就是俗稱的火氣大,往往因為失眠、壓力、多夢造成,有時會同時覺得口乾、口苦、心煩等虛火浮越於上的症狀。
不過,如果是手背的溫度明顯高於手心,兩手互握時覺得越握越熱時,代表「實熱」,表示體內可能正在發炎,就要當心有感染或發燒的情況!
從雙手手汗判定內部臟腑狀況
《黃帝內經》曰,「四肢者,諸陽之本也」,而「手為陽氣之本」。中醫認為, 汗為心之液, 由精氣所化, 出汗屬正常生理現象,可幫助身體散熱、調節體溫、滋養肌膚及排泄代謝廢物。
每個人手心的出汗量均不同,與情緒、荷爾蒙高低及飲食習慣均有相關,但手汗過多或過少都非正常,一雙溼答答、永遠也不會乾的手,代表自律神經失調,情緒容易緊張,在糖尿病的人身上,甚至還會有一雙又濕又黏的雙手。
頻冒手汗不見得是火氣大
常有人誤以為自身體質上火,所以身體時常有燥熱感、大熱天裡手心也常出汗黏膩,因此拚命喝各種消暑退火的冷飲,結果不但手心的汗沒有減少,反而導致身體的氣隨汗出,更進一步出現疲倦乏力、精神不濟等氣虛的現象。
有時手太乾也不好,有些人必須一直猛擦護手霜,結果雙手還是乾到脫皮,這時要注意肺經的問題。由於肺主皮毛,肺是滋養皮膚的,肺不好的人,皮膚不但容易乾燥,氣管也常常會過敏,動不動就覺得喉嚨乾癢、想咳嗽,也容易在季節交替時,有各種呼吸系統疾病。
女性在產後及更年期時,因為荷爾蒙波動的關係,多處於陰陽失調、營養不和、皮膚不利的情況,此時容易動輒手心多汗,一不小心觸碰冷水或吹到風,常常反覆感冒。
這種陰虛的體質,平時可以多加強肺經的保養,維持規律正常的生活並適度的舒壓,才能改善手掌的經絡循環,藉由手心適當的調節排汗,間接達到保養全身的目的。
以手汗症狀評斷體內虛實
中醫認為脾主四肢肌肉,如果脾胃運化功能失調,導致身體津液旁溢四肢,會使手汗增多,此時手汗反映出不同臟腑的功能失調。
例如雙手多汗又合併有便秘時,代表陽明胃經熱盛,同時會有身熱、面紅、怕熱、心煩、喜歡冷飲等現象;如果雙手多汗又合併食欲不佳,代表脾胃濕氣過重,此時會有容易困倦、夜間多夢、下肢水腫、腹冷腹瀉等症狀。
如果雙手多汗又合併手心冰涼,代表脾胃虛寒,同時有可能發現手心蒼白、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嘔吐酸水等症狀;如果雙手多汗, 汗液又帶一點腥臭味, 表示身體代謝廢物的腎出了問題, 身體的電解質平衡出了問題。如果在乾掉的汗液上發現小小的尿素結晶,甚至引起手心皮膚發癢,則要小心是否有腎臟方面的疾病。〈本文選自全書,曾琳之 整理〉
作者:彭溫雅
中國醫藥大學中西醫醫學系、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西醫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生,現為溫亜中西醫聯合診所所長,「中醫為體,中西併用」。專長:漢方減重、穴位埋線瘦身、中醫豐胸、免疫系統疾病、婦科調理、難受孕體質調理、腸胃調理、轉骨調理、皮膚科、過敏性疾病等症狀。
著作有《順著24節氣排毒養生》(2012)、《中醫不告訴你的36件事》(2012),並常上健康節目如超視《請你跟我這樣過》、TVBS《健康兩點靈》,以及健康類雜誌與媒體採訪。
出版:商周出版
書名:揉揉手的驚人療效
書名:揉揉手的驚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