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接民主的理念下,應該先有一個由選民來定義議題的電子機制,然後才是候選團隊的反應。i-Voting 在這場選舉中,被「內褲外穿」了。
從柯P競選晚期所提出的i-Voting方式,以及最近行政院召開「內閣網戰特訓」,乃至媒體報所報導「行政院則由張善政統籌規畫政府與網友的溝通策略,希望在二○一六大選前能在網路戰場站穩腳步」,i-Voting這個概念在台灣已經走上邪路。
正道的「i-Voting」是由「代議制」演化到「直接民主」的一個理念。我於一三年撰述「零售民主:投票就像去7-ELEVEn」長文(於一四年三月收錄至《與中國無關—就台灣論台灣》一書),其中對i-Voting的價值、原理、案例、如何防弊等多有分析。
柯P去年參選時用了i-Voting,然而隨著選情激烈化,i-Voting在執行過程中,也逐步變成了「電子輿情調查」,成為選舉的利器:內部少數人先關門激盪議題,再由候選人「白目」的拋出,然後立即做網路輿情分析,若結果正面,則形成政策,若結果負面,則以「白目」搪塞過關。
倘若稱為「i-Survey」,這一點問題沒有,不過是網路時代的高超選舉技巧。但極少數人閉門黑箱在前,電子調查在後,這絕對稱不上是「直接民主」;在直接民主的理念下,應該先有一個由選民來定義議題的電子機制,然後才是候選團隊的反應。
i-Voting在這場選舉中,被「內褲外穿」了。真正的i-Voting也許還需要十年演進,但那是世界潮流、人類政治文明的下一波;當下,它至少可以制衡代議制的缺陷。
代議制,其實是違反「讓人民作主」的;代議的層次越多,社會的公道性及正直性傷害就越大。小小台灣,代議的層次多達七級,每一級成為上一級的樁腳。台灣的政治人物,可說是把代議制的缺陷吃夠夠,他們會透過「民主立法」發明出種種自保自利的法規,然後在「民主程序」下享用。
代議制還有一個荒謬絕倫之處,那就是它依賴定時定點的一日投票。定時定點,在過去的條件下只是一種無奈,它其實就是一種「趕集行為」。古早時代,你每三個月趕一次集,買回家的都是乾貨,三個月內別無選擇,只能吃這些乾貨。今天的你,隨時可以上家樂福買鮮貨,更可以每天上7-ELEVEn,連隔天的貨都不屑一顧。你不必再只能吃發了霉的乾貨。
柯P精神,是台灣惡質政治破局的必要元素,讓他走下去。但是,i-Voting 剛起步,就被扭曲成為選舉利器,現在連行政院都入彀了,全台灣集體「內褲外穿」,大家趕緊端正思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