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科學家或企業老闆會將自己感受到的憤怒化為創意的能量,但生氣雖具有立即活化能量的效果而增加創造力,卻也可能因逐漸累積疲倦等因素而遞減表現。
雲門舞集二○一四年度公演作品《微塵》,根據創作者林懷民的說法,是在「處理一種情感叫憤怒」。
歷史上許多文學家和藝術家都會昇華情感將憤怒化為創意,如畢卡索在二次大戰期間,聽到祖國西班牙「格爾尼卡」地方遭到納粹飛機殘酷轟炸時,立即化悲憤為力量創作了「格爾尼卡」壁畫,控訴納粹的暴行。
科學家也一樣會將憤怒轉化為面對挑戰解決問題的動力,二○一四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村修二,就是先後在日本企業文化中和美國大學裡感受到不平待遇,而氣出得獎的研究成果。
賈伯斯是出名運用憤怒激發員工創造力的傑出人才,《蘋果內幕》的作者藍辛斯基(Adam Lashinsky)曾經為文敘說賈伯斯為了達到他心中的完美,而如何對他的團隊成員發脾氣的故事。
藝術家、科學家或企業老闆會將自己感受到的憤怒化為創意的能量,一般人呢?
荷蘭一個心理學家社群就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實驗來回答生氣是否會增進創造力的問題。在貝斯(Matthijs Bass)等人所做的實驗中,研究者首先要求受試者各寫一篇短,文回憶讓自己生氣或悲傷的事件,再施行創造力測驗;結果發現和悲傷與情緒中性的兩組對照起來,生氣的這組人比較會採取非系統、非解構的方法發想觀念,因而增加創造力的表現,但這成效只發生在執行任務初期,創意的表現會隨時間的演變逐漸降低,他們認為這是因為生氣具有立即活化能量的效果而增加創造力,卻也可能因逐漸累積疲倦等因素而遞減表現。
克里夫(Gerben Van Kleef)等人的研究則發現當大學生從事具體的創意工作時,如果得到評鑑者的憤怒回饋,則在下一個任務中的創意表現會比較好;但這種現象也只有對那些有欲望思索被罵的原因、透過反思精確了解整個情境的高認知動機學生才有效。
幽默也是創意的表現,在生氣當時起碼可以學習以下兩個例子,幽默地自我解嘲、化解矛盾和超越衝突。
英國一位國會女議員對邱吉爾首相憤怒地說:「如果我是你太太,一定在早上的咖啡裡放毒藥」;生氣的邱吉爾卻不疾不徐地回應:「如果你是我太太,我一定毫不猶豫地把它喝下去。」
同事的爸爸生氣地看完食安事件的電視報導後,突然對她說:「你知道嗎?魏家有五兄弟耶!」同事說:「沒有啦!只有四個。」「第五個就是『衛福部』呀!」這是一石兩鳥的化憤怒為幽默的無奈反應。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