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創品牌走得辛苦,因為大眾只認品牌,對背後推手卻一無所知,利用網路大量推送企業的核心能力,品牌行銷可以更省錢。
一直以來,台灣自創品牌都走得辛苦,從研發產品、創立品牌,直到產品品質獲得大眾認可後,再透過行銷手法擴大品牌知名度。這不僅需要長時間操作,企業發展也會有所局限,到頭來,大眾可能只認識品牌,對於品牌背後推手一無所知。
問題來了,如果大眾只認得某品牌的某產品,並不認識這家公司,當該公司推出新產品時,大眾又要一段時間才能了解、認同新產品。如此一來,等於之前做的品牌行銷流程又要從頭再來。我們常常看到資金不夠雄厚的中小企業,只好固守原有的品牌產品線,企業發展就被限制住了。
不同的思惟,大陸電商的作法值得探討。由於大陸電商創業時,通常沒有足夠的資金設立生產線,他們只好掌握電子商務的特性,試著透過網路平台,建立個別的商業模式與特性,有的強調價格便宜;有的強調接單反應快;有的強調產品線齊全,透過不同的模式與特色抓住買家的目光。
兩相比較,台灣中小企業較多從產品出發,再建立、發展品牌。大陸電商卻比較多是先建立自己的商業模式,等到訂單量夠多,大眾也認同它的商業模式後,進而順勢建立品牌,而且很多大陸電商的企業名稱就是品牌名稱。當企業等於品牌價值時,企業想要擴大產品線與目標客層,就比較容易。
近來頗受矚目的潛水與戶外裝備用品品牌Aropec,其幕後推手台灣金鴻公司做了四十多年的代工,二○○九年才成立自有品牌,現在只要在網路輸入diving(潛水),很容易找到Aropec,更能看到全產品線。
談起品牌經營,總經理魏敏聰直言,金鴻花了十多年時間,一步步建立起水上與水下運動裝備產品線,消費者需要的,Aropec都能完整供應,「而產品完整度就是金鴻最大的競爭力,品牌網路行銷從企業競爭力出發,就能衍生出許多商機。」
其實,這兩種作法孰優孰劣並無定論,但大陸網商的作法,讓人見識到電子商務創造品牌的可能性。台灣品牌接下來要做的,不是只把現有品牌產品放上網站,而是要讓大眾知道品牌背後推手是誰,讓公司的設計與製造能力,成為品牌的核心價值。
怎麼做?一種方法是透過網路社群。在網路上要凸顯價格以外的重點,只能靠人去推廣,具有意見領袖的網路社群是有效的溝通管道。即使台灣中小企業從傳統製造業出身,還是可以透過不同的專業論壇,大量推送企業設計與製造的能力與形象。
想要透過網路力量,讓品牌行銷更省錢,就要用對力氣、用對方法,才能真正發揮網路無遠弗屆的擴散效應。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