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七年九月十二日,美國市調公司發表了著名的潛意識廣告,他們在電影放映中穿插「喝可樂」、「吃爆米花」標語,據說戲院生意因此變好,這論點到現在還有人相信,可是呢,它是假的。
從潛意識論流行以來,很多人就設想:若能控制人的潛意識,就能影響人的行為。就是說你能控制水面上的冰山,就能把冰山往你要的方向推進,所以各種有關潛意識的實驗層出不窮。
▲在電影中置入「餓了嗎?吃爆米花」的標語,真能影響觀眾的消費行為嗎?(圖片來源/Getty)
加拿大學者實驗打臉
加拿大學者實驗打臉
「潛意識廣告」立刻引起回響,維克利的公司頓時增加了許多客戶,大家都對這種新的廣告手法非常有興趣。接著學術界也有不少相關論文,人們都相信這種讓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資訊,比平常的廣告更有效。
然而有一位加拿大學者,真的照樣做了一次實驗。他在一個電視劇中,每隔一段時間,就閃動一個瞬間標語:打電話(PHONE NOW),結果三百位看電視劇的人,看完並沒有去打電話,而且他們沒有一個想得起標語內容。
維克利終於在一九六三年,公開承認杜撰整個研究結果。他確實有做實驗,但效果小到無法證明潛意識廣告會有效。
妙的是,維克利早就承認實驗的結果是假的,但到現在還不時會看到有人舉潛意識廣告來說明他們的論點。為什麼會這樣?這牽涉人對資訊的慣性,一個「新」資訊或有「突破點」的資訊,往往會得到一般人的注目,媒體也會大幅報導,所以訊息就進入大腦,以訛傳訛、一錯再錯。
而且潛意識這種東西有神祕、玄妙的地方,所以「假科學」或說「仿科學」其實很容易使人深信。加上有許多小說、電影會製造「控制心魔」的情節,這就更讓人相信利用潛意識控制人心的真實性。
其實潛意識廣告也不是全無啟發,它和人腦的影像殘留或貯存可能有關。台大曾做過一個實驗,就是找一點都不記得中文的老外,來選他們最喜歡的中國字。挑選前先做熱身,給他們看幾個中國字,但這幾個字在後面正式排字時,不會出現。
大腦殘影 讓你似曾相識
大腦殘影 讓你似曾相識
這並不算是潛意識作用,而是大腦影像殘留作用,我們會找到熟悉的影像,而那個影像其實殘留在我們腦中,我們並不知道。
所以如果閃過標語是「百事可樂」,那不見得會促使人去買可樂,但如果他要買可樂的話,也許會買百事可樂而不是可口可樂。
同樣的,你夢中出現影像,一定是你見過的,可能是電影、電視、雜誌,或你常見的人,不會無中生有。但這個「有」,未必有意義。就像你遇見路人甲,他確實出現在你的生命中,但未必有意義。所以「夢」拿來亂「解」,未必能解決你的問題,更不會讓你中彩票。何況現在最新的腦神經學,已知道人的行為基本上是先行為,才思想。但因為兩者時間相距太近,我們就以為是先想過才去做。
所以你夢見自己在懸崖邊,其實是你睡覺時身體靠近床邊快摔下來,身體的反應叫出你腦中的懸崖影像……。
未必你心理有什麼問題、創痛,只是睡得太靠近床邊而已。但話說回來,如果你會去找心理醫師談你的夢,當然是你感覺自己有問題。你感覺自己有病,那就當然有病!人家跟你說沒病、儀器跟你說沒病,你都不會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