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將至,又是季節與節日作物~~柚子的盛產期
市面上不同等級的柚子還有混斷到消費者不知該如何下手的價格,該怎麼判斷要買哪一種好呢?
而市面上又會看到不同等級的柚子及混亂到消費者不知該怎麼下手買的價格,而在這分級中,有屬[老欉]價格最高,今天不談[老欉]的問題,但先告訴大家,果實就是植物的小孩,植物跟人類很像,年輕媽媽當然能生最健康的下一代,年紀越大生殖能力是會遞減,其他部分就請自我判定囉。
回頭看看一般農產分類方式,普遍就是以外皮美觀,體型碩大,甜度高為標準;
外皮這部分是讓我覺得比較跟農產食用價值最不相干的事,因為我們大部分農產是把皮去除不吃皮的。
而近年有機無毒種植的興起,對於蔬菜有用蟲蝕孔來判斷是否是無用農藥栽種,也有不肖商人請專人在菜葉上進行打孔,以利在市場賣得較高的價格,這讓消費者實在防不勝防。
所以視覺來決定價格如同以美醜判定一個人是同樣愚蠢的方法。
而碩大與甜度,則是來自肥料的多寡所產生的結果,這僅是一種虛胖的人工養殖方式,農民在種植面積不變,要讓農產收入提高,最佳的方式就是種出更大顆更重的農作物才有辦法達到目的,而在種植過程中就以肥料最容易達到此目的,而肥料的使用也成了重要農業技術之一,其一就是農藥使用。
農產分級之後的目的,當然是為了增加收入,而農產分級後,也把購買者一併給分級出來了,因為貴的農產品,一般消費者是無法經常性消費得起的,所以這些看起來外皮漂亮,用肥用藥最多的碩大果實就是有錢人才買得起的農產品了。
但在這循環中若仔細推敲,不難發現這分級過程的最後結果並不是花了更多的錢買了更健康的農產品,不知讀者有無發現,我在此已改用~[健康]的農產品,而不是[好]的農產品,因為就一般消費者[好]的定義就是上述所提的分級方式,消費者也被銷售者以上述的分級方式教育的很成功了。
其實在現今社會價值,不應該說是農產分級而把消費者分級了,而是人們自己先把自己用擁有多少財富分了等級,因為用財富分了等級,為了讓自己不因財富不足被歸類成不同層級,身上就需要有名品名牌,不管這些名品是否實用只要能代表身分與財力就是對的這件事,已成了多數人追求的目標,所以又衍生了仿冒品這樣的市場需求。
而在社會以金錢認定能力的氛圍下,凡是擁有越多財富的就被認定是具備了能力,但這非真理的認同卻成了普世價值,所以造成價值觀的扭曲。
時值2013年9合一的地方選舉,獲知許多年輕人想改變現有政治生態,想參與選舉已執政來改善城市,包含我自己也早已宣布參選桃園市第一屆直轄市長的選舉。
但縱有許多人的連署簽名,在登記前的保證金門檻(直轄市議員20萬 直轄市長200萬)是我與許多年輕人參選最大的阻力,而參選保證金這個門檻也將參選這件事與公民參與完全分開了,讓參選成了只是少數權貴才能參與的事。
而現在政府單位一直在宣傳[求職防騙3備7不],其中就有一不是:[不繳錢(保證金)],而現在公民只在想向其他公民應徵一個議員或是市長的工作職務,為何需要繳交保證金?又不是要來買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