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後兩年就算貨幣政策轉為緊縮,利率的升幅也會很有限,而且加息的時段會比歷史平均要短。對加息預期而來的恐懼,將會成為降低成本的極佳買點。
已故管理大師杜拉克說過,最準確的預測是人口分析,因為人不會突然跑出來,也不會忽然消失。開學後要報到的新生,不會暴增,也不會暴減,因為他們早就出生了。
大專院校熄燈號固然值得感傷,但這是早就可以預知的發展,未來十年至少還要收個十所。早處理早好,拖越久越麻煩,因為可預見的未來,學生數只會減少不會增加。
還不知道今年會有多少新生小寶貝,但是等年底結算後,不只知道人口數的變化,同時可準確估計兩、三年後上幼稚園、托兒所的人數。同理可推,六年後小學新生人數、十二年後的國中、十五年後的高中、十八年後的大學。所以只要有點常識,都可以掌握這趨勢。趨勢如此明顯,卻還不知及早調整,要嘛無知,不然就是無能,才會陷入目前的困境。
教育很重要,但大部分人管不到,老年化對我們的影響,有比學校過剩更直接的層面。這議題討論很久,因為老年化必然會造成退休金與健保負荷不了的問題,《今周刊》也多次做過專題深入探討過。可是這趨勢將造成的過度儲蓄,一直被忽視。
老年化的結果,除了讓學校收不到學生之外,還會製造通貨緊縮。日本很明顯,德國也好不到哪去,只是在歐元架構下,德國過剩的儲蓄被南邊曬太陽的鄰居給消化掉,沒被凸顯。但是看那德國政府國庫券,三不五時就跳出個零利率、負利率,資金過剩也是非常嚴重。
年輕人變少,結構老化不是台灣獨特的問題,而且台灣在這上面還是落後國家,頂多算是快速趕上的新興老年化族群的一員。依照聯合國定義的「超級老化」國,六十五歲以上占人口總數逾五分之一,已經有德國、日本、義大利。這名單再拉長,估計美國在十五年之內,也要加入這個銀髮世界。所以現在發生在日本、德國過度儲蓄造成的通貨緊縮,有很大機會也會在台灣、美國重現。
為什麼老年化會與通貨緊縮同時發生?因為老年人什麼都有了,不需要買。如果沒有,等活到那麼一大把年紀,也不需要買了。大多數人年輕的時候低薪爆肝,偏偏那個時候最需要花錢。慢慢升官加薪,等到五、六十歲退休前,往往房貸繳完,小孩也離開學校進入就業市場,進入收入高峰的時候,同時支出也降低,形成累積財富的最佳黃金交叉。
所謂十個年輕人養一個退休老人,換個角度想,是十一個人裡面有十個在消費拚經濟。老年化社會變成兩個年輕人養一個退休族,也就是三個人剩下兩個消費者,這種狀況如何逃過通貨緊縮?
之前,美國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克提到,在他有生之年看不到美國利率水平回到正常水準,除了政治因素之外,恐怕人口結構演化,也是重要依據。
在這大潮之下,明、後兩年就算貨幣政策轉為緊縮,利率的升幅也會很有限,而且加息的時段會比歷史平均要短。因為對加息預期而來的恐懼,將會成為降低成本的極佳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