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集中營是人類歷史良心的一個揪結,如今看著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攻擊,實在有說不出的諷刺。
不論戰爭的發動有多麼光明正確的理由,當我們從孩子的眼睛來觀看戰爭,總有不同的省思。
二個月前才剛看完一本書研究猶太人對世界的輝煌貢獻和歷史地位。然後以巴戰爭越演越烈,逐漸佔據國際焦點和新聞版面。意外看到一篇文章下標「神的孩子都在自相殘殺」,讓人不舒服的標題,卻也是某種事實。信仰有著真理和憐憫兩個面相,只有憐憫的信仰,淪為妥協標準沒有公義。但只有真理沒有憐憫的信仰,卻充滿殺傷力。你是錯的,我是對的,兩個人的衝突變成兩家的衝突,兩家的衝突變成兩個部族的衝突,最後進階到國與國的戰爭。
有段時間在研究二次世界大戰,這篇「漢娜的手提箱」是我於2008年寫的舊文,戰爭裡那些孩子的故事總深深牽動我的心。猶太集中營是人類歷史良心的一個揪結,如今看著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攻擊,實在有說不出的諷刺。
不論戰爭的發動有多麼光明正確的理由,當我們從孩子的眼睛來觀看戰爭,總有不同的省思。
漢娜手提箱的故事,要先從日本東京的一個小小博物館講起。
這個小博物館真是非常小,它的目的是想讓日本孩童認識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浩劫,也就是二次大戰期間,德國對猶太人的迫害和屠殺。雖然這段歷史已經超過半個世紀,但組織這個博物館的人還是有一個強烈又深遠的信念,期望透過這些展示能讓日本孩童明白和平和寬容的重要性。
1998年負責的工作人員之一石崗史子一直期望能跟歐洲的博物館借展,友善的請求屢屢被拒。終於在史子一次到波蘭的旅行,在奧斯威辛的博物館裡,她誠懇的期望能借出一些寶貴展品到日本,讓日本孩童親身體認這場對所有人類意義深遠的歷史。幾個月後,史子收到一個來自奧斯威辛的包裹,裡面有一個納粹使用的毒氣瓶,其他都是兒童囚犯遺留的物品,有小襪子、小鞋子、小毛衣和一只手提箱。這就是漢娜的手提箱,上面用白漆寫著「625」的編號、漢娜布蘭迪的名字和她的生日1931年5月16日。底下是一行大字:Waisenkind(德語:孤兒)。
這個展覽引起許多日本孩子的關心。有孩子問道,漢娜是誰?她後來怎麼了?她有活下來嗎?史子面對這些問題的答案,同樣好奇。於是她開始了漫長的「追尋漢娜」的過程。
2000年的三月,史子在一連串的越洋書信探詢後,終於找到一條清楚的線索。順著這條線索,一些關於漢娜的背景越來越清楚。
二戰期間,納粹改建捷克的一個可愛小鎮特萊津(Terexin),把整個小鎮用圍牆圍住,派兵看守,它成了一個猶太犯人的集中營。原先只容的下五千居民的小鎮,在二戰期間,曾經有十四萬猶太人被迫住進這個小小的集中營。其中包括一萬五千名的猶太兒童,漢娜就是其中一個。
特萊津只是一個中繼站,當新的猶太犯人被送進來,就有其他的猶太犯人被轉送到更可怕的地方,例如奧斯威辛這樣的死亡營。在這樣的狀況下,一些被囚禁在特萊津的猶太教授和學者,他們不放棄利用各種機會教授猶太孩子各種課程,不僅是傳授知識,更借著藝術創作讓孩子有抒發的空間並給予心理輔導。這些用心的老師們,教音樂也教畫畫。被囚的猶太小孩有將近四千五百張的畫作,被猶太人用各種方式奇蹟般的保留下來,這許多畫作現在還在歐洲的博物館展出。
二戰期間,納粹改建捷克的一個可愛小鎮特萊津(Terexin),把整個小鎮用圍牆圍住,派兵看守,它成了一個猶太犯人的集中營。原先只容的下五千居民的小鎮,在二戰期間,曾經有十四萬猶太人被迫住進這個小小的集中營。其中包括一萬五千名的猶太兒童,漢娜就是其中一個。
特萊津只是一個中繼站,當新的猶太犯人被送進來,就有其他的猶太犯人被轉送到更可怕的地方,例如奧斯威辛這樣的死亡營。在這樣的狀況下,一些被囚禁在特萊津的猶太教授和學者,他們不放棄利用各種機會教授猶太孩子各種課程,不僅是傳授知識,更借著藝術創作讓孩子有抒發的空間並給予心理輔導。這些用心的老師們,教音樂也教畫畫。被囚的猶太小孩有將近四千五百張的畫作,被猶太人用各種方式奇蹟般的保留下來,這許多畫作現在還在歐洲的博物館展出。
但這僅有的線索,史子還是無法回答出,漢娜到底怎麼了?
於是2000年七月她親身跑到漢娜的出生地捷克找答案。在當地的博物館,史子意外在名冊上發現一名叫喬治布蘭迪的男孩。這有可能是漢娜的家人嗎?漢娜不是孤兒嗎?幸運的是,喬治布蘭迪還活著。於是費了一翻功夫,史子找到了喬治布蘭迪,當時他住在多倫多。
2000年八月,七十二歲的布蘭迪先生收到一封來自日本的信。他打開信,一陣暈眩,信封裡有幾張照片,其中一張是漢娜的手提箱。一個月後,在日本的史子收到一封從多倫多的來信,裡面有一張美麗的小女孩照片。
2000年八月,七十二歲的布蘭迪先生收到一封來自日本的信。他打開信,一陣暈眩,信封裡有幾張照片,其中一張是漢娜的手提箱。一個月後,在日本的史子收到一封從多倫多的來信,裡面有一張美麗的小女孩照片。
史子開始哭起來,終於她認識漢娜了,一個可愛活潑的捷克女孩。
1939年德軍佔領捷克,漢娜一家的生活永遠改變。蓋世太保通知漢娜母親去報到,她離開再也沒有回來。父親被抓時,漢娜十歲,喬治十三歲,他們被好心的姑父領養。但1942年5月,漢娜十一歲,喬治十四歲,一紙命令,他們被送入特萊津。臨走前,漢娜從床底拖出一個皮箱,就是引起所有故事的那只皮箱。他們在特萊津待了三年,中間十三歲的漢娜和哥哥被迫分開,皮箱成為她和家庭唯一的聯繫。1944年10月23日深夜,漢娜和許多猶太人在恐怖的吆喝聲中,從火車上匆忙的下到一個月台。士兵命令所有人把皮箱留在月台上,所有的人馬上被帶走,那晚,漢娜直接被送進毒氣室。這裡,是奧斯威辛的集中營。
特萊津還有許多感人的故事。
包括一名音樂家漢斯‧克拉薩寫了一齣兒童音樂劇「布倫迪巴Brundibár」,讓集中營的孩子們有心靈寄託。納粹為了應付國際輿論和紅十字會的檢查,讓這齣音樂劇在集中營上演了五十五場。但在演出期間,邁向死亡的行列沒有停止,一些孩子演員演到一半,被送走了,新的孩子接上來演。透過歌聲他們表達善良戰勝邪惡以及對生命的盼望。
這齣音樂劇充滿熱情澎派激昂,我始終難以想像,集中營的孩子用著什麼樣的心情來唱歌呢?
或許我們能透過在特萊津裡一個孩子寫的詩「蝴蝶」,感受到這些孩童真實又令人鼻酸的心聲。
那一隻,就是上次那一隻
那麼豐富、明亮、耀眼的黃色,
或許,那是太陽金色的淚水
滴在白色的石頭上...
那樣,那樣的一種金黃
輕盈的翩然直上
它離去了,我相信,這是因為
它自己要告別這個世界
我在這裡住了七個星期,
被囚禁在這個集中營。
可我已經發現,這裡有我喜愛的東西。
蒲公英在招呼著我
還有院子裡開著白花的櫟樹枝條
只是,我再也沒見到另一隻蝴蝶。
那隻蝴蝶,是最後的一隻。
蝴蝶不住在這裡,
不住在集中營。
寫這首詩的年輕人叫巴維爾‧弗里德曼,他死於奧斯威辛集中營,死時二十三歲。
漢娜的哥哥喬治後來到東京跟史子碰面,他還帶著自己的女兒,十七歲的拉拉‧漢娜。終於他重新見到妹妹的遺物,那只手提箱。當場,他傷心的哭了。幾分鐘他平靜後,喬治分享,他最值得自豪的,是他雖然經歷一切,卻能夠讓自己的生活往前走,他從苦難經歷中得到最重要的價值是:寬容、尊重和同情。他相信,這也是漢娜要告訴大家的。
歷史給我們的意義,並非只是重現負面的教訓,而是將少數人的不幸轉化成全人類的寶貴經驗,讓更多的正面價值得以傳承和延續。漢娜短促的一生和集中營無數個孩子的故事,深深感動我的心,希望也給你不同的啟發。
「漢娜的手提箱」故事節錄改寫自:
1.掃起落葉好過冬‧林達著/三聯
2.像自由一樣美麗:猶太人集中營遺存的兒童畫作‧林達編著/三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