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溝通時,理性的說服最有效,而對下溝通時,激勵的訴求最有效;不管向上或對下或平行的溝通,諮詢的態度和技巧都有效。
四月十日太陽花學運退場,將議事槌歸還立法院;五月二十日,馬總統在就職六周年的演說時,宣布行政院將成立以三十五歲以下青年為主的青年顧問團。
總統、行政院長以及大部分產官學研握有職位權力的決策者,都屬於戰後嬰兒潮世代〈一九四二到一九六四年出生〉,太陽花學運的參與者則屬於Y世代〈一九八○年以後出生〉。
世代之間都各有其成長經驗、關懷議題、未來想像、自我認知、生活風格和溝通方式,這些差異應該是構成激發創意的多元社會之有利元素。因此,世代之間的溝通,不能只看年齡而必須超越外表;尼克森和甘迺迪在競選美國總統時,尼克森嘲笑甘迺迪,認為他太年輕,甘迺迪回說,不能只看外表和髮色,而是要看頭髮底下的腦袋是否有智慧,就是這個道理。
根據人際交流分析的觀點,雙方在互相了解、解決問題和建立共識的過程中,自我狀態的定位影響溝通的形貌究竟是互補還是交錯。學運期間,有些長者以撫育父母的自我狀態,苦口婆心地勸說「孩子回家吧!」也有一位長者,則以批判父母的自我狀態首肯「白狼替學校打學生耳光」。其實,兩個世代之間都可以成人的自我狀態互補溝通,成人的自我狀態之互補溝通是在支持而不是防衛對方;支持性的溝通強調平等的夥伴關係,是理性、開放、自我反思、真情流露、出於同理心地關懷對方、富有彈性、也充滿多元可能性;防衛性的溝通則假設雙方對立,採取獨斷封閉的策略,矯情應付、責怪、抱怨、忽視甚至嘲弄對方,一不小心就會演變成你死我活的輸贏衝突。
組織行為學者在研究溝通中試圖影響對方的技巧時,發現在向上溝通時,理性的說服最有效,而對下溝通時,激勵的訴求最有效;不管向上或對下或平行的溝通,諮詢的態度和技巧都有效。施加壓力和在沒有得到對方的信任時,試圖運用個人魅力的訴求效果最差。
《美學CEO》的作者吳漢中,在杜克大學就讀MBA時,有一天上完行銷策略課後,對莫爾曼教授說:「您知道您正在教一門設計思考行銷課?」這位老師居然高興地說,「願聞其詳」。在推薦這本書的序文中他說:「於是漢中在二○○九年夏天成了我的老師。我們展開為期三個月的深入研究,試圖從中找出最佳方法,教那些未來經理人如何在我的行銷策略課程裡運用設計思考。」
這就是世代溝通的成人自我狀態之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