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MakerBar Taipei位於金山南路的辦公 室,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個造型特別的超 大接待檯,這個由手工切割磨製成的木工傑 作,讓MakerBar變得名符其實,既有「動手做 (Maker)」的意義,也讓你一進門就有很放鬆 的酒吧(Bar)感覺。
狂熱才是夢想的實踐者
確實,在MakerBar裡的許多陳設,從接待檯、 工作檯、椅子、美術燈、甚至3D列印設備等,都 是MakerBarTaipei共同創辦人闞凱宇與幾個同事一 起做的。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是自己動手做的狂熱實踐者。
在採訪的同時,闞凱宇與兩位同事陳昱廷與羅崢瑋,正準備要出貨一件來自服飾業客戶所訂購的作品,這是一個擺在櫥窗內的展示作品,作為搭配模特兒的一個布景,由於要做出流線與彎曲造型,每個接頭都是不規則形狀,無法用標準模具做出這樣的產品。
「這個時候,3D列印機就派上用場了。」闞凱 宇指著旁邊的幾台3D列印機說。有趣的是,這幾 台3D列印機,其中有些還是他們根據自己的需 求,主動上網找零件組合成的。
7年級生的闞凱宇,不僅是MakerBar Taipei的共 同創辦人,自己也與朋友共同創立Fabraft Design Lab(衍象設計),結合3D列印與室內設計,成 立全台第一家擁有3D列印技術的室內設計公司。 不到兩年的時間,已承接許多裝置藝術設計的案子,其中還包括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的公車亭設計 案,並製作了全台最大型的3D列印裝置藝術,在 國家市立美術館亮麗登場。
在MakerBar Taipei的工場裡,還擺著一台近來成 為國際媒體採訪焦點的變形腳踏車,這台腳踏車 取名叫「Mobile Fab」,它是一個行動小工廠,腳 踏車本體從上到下依序是塑料攪碎機、抽絲機, 以及用Arduino(開放原始碼的單晶片微電腦)組 裝的3D列印機。這台由闞凱宇團隊設計的腳踏 車,主要用途就是「可以上街頭推廣3D列印」。
用垃圾當3D列印耗材的腳踏車
這台3D列印機最驚人的特色在於,過去3D列 印使用的耗材向來所費不貲,但這台行動小工廠可以直接把人們喝完的寶特瓶空罐,直接攪碎變 成3D列印機的耗材,然後到街頭玩3D列印。許 多人現場看過Mobile Fab後,都直呼「這實在太酷了!」
闞凱宇回憶,他從小學開始就喜歡自己動手做,他家門口至今還擺著他小學時代做的一台小腳踏車,巴掌大小的車子,用的是舒跑鋁罐材料,連鏈條、踏板都能動。不過,這個興趣因為國、高中繁重的功課而暫時停住,到了大學,他又重拾興趣,開始做珠寶、家具等東西。
「從小,我就以為自己一定會成為一名工匠,」闞凱宇說,後來他到美國、日本去參訪, 發現數位科技與3D列印的驚人發展,可以與自 己的興趣結合,念交大建築所的數位組,又讓他見識到網路與數位軟體設備的強大影響力,「結果,原本工匠的夢想,就變成了現在大家說的創 客(Maker)了。」
闞凱宇說,念交大建築研究所時,他就開始招 兵買馬,說服同學加入Fabraft Design Lab的創業 行列。研究所畢業後一年,幾個人先以工作室名義各自接案、上課、參與工作坊,讓民眾透過體 驗增加對3D列印的認識,一方面也接設計案作為 創業資金。白天到處上課、演講、談案子,晚上就開始著手設計,熬夜成了常態。闞凱宇描述,他甚至一週只有一天能夠回家睡覺。
闞凱宇與創業團隊自己嘗試新的工作流程,不 管是Maker技能、數位互動科技、3D列印、參數 設計或自己寫程式,全都自己來。「當時我們想,台灣還沒有這樣的組織讓我們發揮,乾脆就自己創業。」
剛開始,這樣的工作型態旁人都還搞不懂,連父母都不支持,不過,他們的努力慢慢被許多人看到,媒體報導也讓這群團隊的父母們逐漸 理解,如今闞凱宇已成為國內最知名的Maker之 一,他除了希望MakerBar Taipei能夠扮演推廣3D 列印的目標外,也要努力經營自己的設計事業,以實績來證明這是一條有前景的路。
客製化時代商機驚人
目前MakerBar Taipei主要想做的是「推廣數位 製造工具學習的實作空間」,備有各式數位製造 機器,包括3D列印機、雷射切割機等,並以實施 會員制度為主,開放會員或者新創團隊進駐使用 工作空間,並規畫各種Maker課程、舉辦講座及 工作坊,目前規畫的課程包括3D列印技術、3D 列印繪圖軟體、Arduino應用、機器人等主題。
闞凱宇特別解釋,MakerBar Taipei的想法,就 是希望打造一個開放、鼓勵跨界創作、並享有 國際創新資源的平台,一起在這裡Make Things Happen!「Maker就是一種熱中創造的精神,使 用數位或其他工具自造出作品,同時樂於與社群 共同創作、分享知識與經驗。至於Bar是酒吧,人 們在工作之餘的聚集地,讓志同道合的朋友把酒言歡、分享故事的地方。」
闞凱宇認為,時代不斷在演變,30年前,工匠演變成設計師,一般來說設計師自己就是maker, 但後來由於專業分工,很多設計師不是那麼重視實作,設計好的東西都發包給工廠做,但如今數位製造工具大幅進步,設計師可以一邊發想,一邊自己做,這已成為必然的趨勢,而他只不過比別人更早相信這個趨勢,早一步跳進去。
人人都是種子
此外,闞凱宇也認為,台灣在製造產業鏈具有優勢,很多國外設計師很喜歡把公司設在台灣,尤其是新北市的工業區,或是台中的精密加工區,因為只要從巷口走到巷尾,就可以找到全部的零件供應商,讓一個創意變成產品。台灣已有這樣的競爭優勢,應該要好好把握。
雖然目前MakerBar Taipei每個月大約有10∼15 人來參加,人數不是很多,但闞凱宇還是很樂觀,他覺得,就像早年電話問世,一瞬間就能串起英國與美國之間的連線,因此即使最初無法家家戶戶都裝設電話,但後來電話普及到一般家庭卻是必然的趨勢。
同樣的,今天3D列印技術雖然存在,但在台 灣也還沒普遍走入民眾日常生活,但他樂觀的認 為,預估5年內,台灣每個家庭都能實際體驗到3D 列印的便利性,他會持續為這個目標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