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挑選一家適合的餐廳來品嘗美食,常常是人們調劑身心、連結情感的方式。面對臺北街頭林立的餐廳,日常間或許不容易注意,但對於身障朋友、懷孕婦女、銀髮長輩、推著嬰兒車的父母等族群而言,「這家餐廳我進得去嗎?」絕對是用餐前的第一大挑戰。
餐廳在空間設計、服務溝通上包含種種細節,都可能影響著用餐經驗是美好而享受,或者是難以忍受的不方便。因此「众社會企業」以運作一個友善且無障礙的資訊平台出發,與身障朋友一同體驗實錄,設計出「友善臺北好餐廳」APP與精選指南。提供正確且豐富的餐廳訪察,期許因為「有善的人」站在讓環境更親近方便的角度,所以能創造出台灣一座座「友善的城」。
不方便 反將善的力量最大化
這一份友善的概念起源於2012年,由國立交通大學的
「一個健康的城市,不該只服務百分之八十的人」團隊中的黃孟淳提到,众社會企業團隊的眼光看的更加遠大,除了每一個人都可能會因為負重、受傷或者懷孕育兒而進入障礙情境之外,根據經建會的人口組成分析推估,台灣五年內就將要邁入高齡化社會。年老後,行動環境的便利與否絕對是每個公民都要面對的挑戰,更是服務業的決戰點。而借用身心障礙朋友的觀點,更是可以發掘許多細微卻寶貴的友善環境條件。硬體上,店家的入口空間、店內走道、桌子邊角是否銳利、桌下方的容納空間甚至是廁所設計,都是行動便利的考量條件;軟體層面,店家是否願意提供更彈性貼心的服務,影響著消費者對友善環境的感受。
众社會企業團隊於2013與2014連續兩年,將大台北地區超過555個店家的訪察記錄統整後,以免費方式公開推出「友善臺北好餐廳」App與電子版友善餐廳指南。不僅強調要讓所有行動不便者與他們的親友都可以選擇地點、用餐的近用概念(accessibility),他們更懷抱著積極推動餐廳無障礙環境與服務的期許,將觀察結果也進一步向店家回饋,成為未來改善的建議。在App設計上,也精心根據不同族群的需求分類,整合出各種用餐面向的詳盡說明,提供大家除了過往熟悉的美味度推薦之外,更加友善貼心的指標。
特派員出動 創造新價值
這樣一系列的行動記錄下,除了累積細膩完整的資訊,更可貴的便是將身障朋友們平常容易被認為「不方便」的經驗轉化成為「愛的特派員」才擁有用的專屬新價值。因為身障朋友反而更瞭解友善的真實服務需求,众社會企業團隊培訓他們成為體驗調查者,跳脫傳統公益愛心幫忙的概念,除了賦予身障朋友自我價值的實踐空間,甚至更是種職涯能力的培訓。計劃實行至今,各種不同專長領域的人加入團隊,「愛的特派員」也從個位數累積到目前先後共50多位。
在與這群身障朋友們模擬、實行訪查情境的時候,大家更一起學習與餐廳溝通、操作平板電腦與智慧手機等科技調查工具的使用,甚至透過服裝儀容、交流應對與完成工作的文字要求,扭轉大眾對於身障朋友的刻板印象。「愛的特派員」與團隊一同建立起友善餐廳體驗式訪查的標準流程,也創造出極富價值的資料庫。逐漸地,身障朋友從調查特派員、被人以友善專家稱呼,到成為帶領體驗工作坊的「老師」,甚至這也打造出身障朋友的另一種職涯可能。受訪團隊成員黃孟淳與周涵眼神誠摯的分享众社會企業是「真正希望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進步,創造自己的價值。他們越是厲害光亮,我們越感到光榮。」
運用智慧與科技來圓滿愛
談到最初由林崇偉帶領科技志工團隊,一路發展到現在與身障朋友共同運用專屬APP進行記錄的過程。黃孟淳與周涵說,能夠從第一年花了大半年只完成50家建置,到第二年一舉完成555家友善餐廳資料的大量成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結合了科技的力量,從友善台北好餐廳App、到全世界第一套為身障朋友設計的友善環境行動調查工具,以及整個城市友善雲後端管理平台服務,運用智慧科技,我們將能讓世界看到友善環境不一樣的創新可能。
這是一場從服務科學出發,結合科技智慧與社會創新的行動,不只設計產出一個軟體(APP)和電子書,而是隱含對行動(Act)的號召,提出環境中用友善來加值的理由。超越餐廳之外,未來還有更多不同地域與生活層面,是众社會企業能夠發揮的目標!
延伸閱讀
老園丁的綠園:運用科技創造友善城市的服務行動─众社會企業
你可能也喜歡哪幾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