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內很多家庭主婦奮力買進人民幣;但這回賺人民幣利差的人,必須提防匯差咬掉本金, 人民幣只升不貶的時代,已告一段落。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跟風」現象,像是吃東西,最好去找會大排長龍的餐廳或小店,因為這樣的餐廳客流量大、食材新鮮,通常東西好吃,顧客才會源源不絕上門。但是用在投資上,必須千萬切記「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因為那可能是投資行情的轉折點,今年很可能就是人民幣的「拐點」到了。
渡邊太太揭開了「利差交易」(Carry Trade)的新時代,也讓澳幣節節升高。二○一一年,澳幣一度漲到一美元兌一.一○七澳幣,此時澳幣回貶,利差交易的黃金時代,也宣告終結。
中國經濟艱鉅的轉型任務,令今年人民幣受重重壓力考驗。(圖片/CFP)
一度是穩賺不賠的投資標的
一度是穩賺不賠的投資標的
接下渡邊太太下一棒的中國大媽,她們搶黃金面不改色,金價在一一年從一九二三.七美元反轉向下,回檔到一五○○美元左右,中國大媽眼看機不可失,大力加碼,但中國大媽一路大買,金價照樣下跌,最慘跌到一一八一.五美元,最近金價終於反彈到一三○○美元以上,但中國大媽仍然沒有解套。
後來,還有更積極的中國大媽猛搶比特幣,把比特幣價格炒到一二○○美元以上,但這一輪亂炒,到了比特幣東京交易所出了狀況,比特幣一度跌到一○○美元以下,這一輪炒比特幣的神話也宣告一段落。
而這兩年,台灣與香港的太太幫最熱中的是人民幣,過去存人民幣可享受高利率的「利差」,還可享受人民幣升值的「匯差」,就與渡邊太太大賺澳幣、紐幣的利差交易般,讓港台兩地的「太太幫」趨之若鶩。因為香港定存利率趨近於零,台灣存新台幣也只有一%多,此時看上五%、六%的人民幣定存,加上會升值的人民幣當然愛不釋手。
在人民幣升值的年代,存人民幣是穩賺不賠的最好投資標的,香港《經濟日報》在今年二月十七日香港開辦人民幣業務屆滿十周年當天,做了一項統計,到一三年底止,香港居民開立人民幣帳戶有四○五萬戶,每個戶頭平均存款六.○六萬元人民幣。而在過去十年當中,連同匯差及利差,存人民幣的回報率高達六五%。
香港經濟日報》把大眾熱門的理財標的放在一起比,結果還發現存人民幣「一本萬利」。以投資風險來衡量,人民幣在股市、樓市、匯市、金市中,風險最低,投資人只要在十年前將人民幣存入中國的銀行十二個月期定存,每年自動本息續存,十年收息二八.五%,加上人民幣升值的匯差,兩者加在一起是六五%,這完全顛覆定存「低風險、低回報」的傳統觀念。
有趣的是人民幣十年回報六五%,領先投資香港人最熟悉的匯豐控股只有八%的回報,而過去十年中,投資上證指數回報九一%,美國道瓊指數回報九五%,香港恆生回報一二七%,回報最高的是黃金的二二六%,其次是房地產,以中原城市領先指數為樣本,回報率是一七五%。
投資市場在過去十年,經歷了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美國量化寬鬆到歐債危機,人民幣定存雖比不上黃金、房地產及成熟市場股市,但是,人民幣定存的回報仍然耀眼。有了這麼豐碩戰果,香港《經濟日報》也預測人民幣在今年第三季就有「破六」的機會,會較一三年繼續上漲二.二%,因此,建議投資人一定要買人民幣。
不過,就在此時,人民幣出現了巨大變化,今年初所有機構法人都看升人民幣,像匯豐預測年底目標價是五.九八,渣打預測第二季到六.○一,巴克萊估未來十二個月見到五.九八,美林預測年底到六,所有機構都看升人民幣,但是人民幣在一月十四日見到六.○三七之後,隨即開始出現貶值走勢。
以技術分析角度 人民幣貶值趨勢正成形
以技術分析角度 人民幣貶值趨勢正成形
在今年以來的人民幣貶值中,出現三個轉折點,一是二月十八日人民銀行首度調低人民幣中間價;第二是二月二十八日人民幣盤中一度跌到六.一八○八;第三是三月十六日人行將人民幣單日浮動匯價區間由一%擴大到二%。這可看出人民銀行主動下調中間價,一方面明示人民幣貶值,或至少形成「雙邊預期」,也就是人民幣可升可貶,其次是人民銀行擴大人民幣浮動區間,市場選擇了貶值的方向。
人民幣從一月十四日的六.○三七走貶到三月二十日盤中最低價六.二四一,人民幣在這三個月貶值三.三七九%,這是人民幣從○五年七月改採浮動匯率機制以來,最大一次貶值走勢,假如不小心追到高價的人民幣,今年單是匯差的損失,可能已吃掉利差,那麼下一個課題必須探討的是,這只是短期現象?還是人民幣升值已到了「拐點」?
人民幣出現貶值走勢,央行總裁彭淮南及金管會主委曾銘宗都告訴投資人說,人民幣貶值只是短期現象,不過市場賭人民幣升值聲音仍很大,大家都認為人民幣長期看升,因此,抱人民幣存款信心堅定。但要當心的是,若用技術分析的角度,人民幣貶值趨勢正悄悄成形。
人民幣從六.○三七貶到六.二四一,短期各項指標都形成黃金交叉的多頭排列,一個是六.○三七的大底出現,而人民幣的二四○天年線也在六.一一出現轉折的多頭排列,季線、半年線與年線都同步翻揚向上,線形會說話,人民幣在技術面出現明確的貶值訊號。
而在基本面,人民幣也出現幾個顯著的「拐點」,第一個是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近尾聲,葉倫在上任首度的聯準會〈Fed〉理事會上,已明確宣示每月減少購債一○○億美元的目標不變,在購債停止後的半年,美國將升息,也就是說美國不再印鈔票了,此舉將衝擊熱錢回流美元資產,美元看升、利率看漲,勢必影響人民幣走向。
其次是新興市場的危機將衝擊人民幣。從去年以來,土耳其政情動盪,土耳其里拉從一.七四四急貶到二.三八八,接著阿根廷披索也崩跌,從四.三九急貶到八.○八三。之後是原物料生產國幣值急貶,像加幣從○.九六三貶到一.一二二,南非幣從八.○一一貶到一一.三八六,澳幣從一.○六二貶到○.八六六。之後是金磚四國的貨幣,從印度盧比自五一.三五貶到六九.一,接著是巴西里拉從一.九四一貶到二.四五,最近是俄羅斯盧布從二九.○一二重挫到三六.八三八。
▲點圖放大
人民幣單獨走升越來越難
人民幣單獨走升越來越難
所有新興國家貨幣貶值幾乎輪了一圈,亞洲新興市場的泰銖、印尼盾、菲披索,甚至台灣的新台幣都出現了貶值走勢,在這樣的情況下,人民幣單獨走升愈來愈困難,當然人民幣還面臨最嚴厲的中國經濟基本面的考驗。
今年以來,中國官方公布的各項經濟數據都偏弱,例如,CPI〈消費者物價指數〉按年升幅從元月的二.五%下滑到二月的二%,寫下十三個月新低紀錄。工業生產的出廠價格〈PPI〉按年降幅從○.四%到二%,PPI急速下滑,代表了市場對經濟無力的憂慮;另外出口減速,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首季GDP成長可能只有七.五%,是很明顯的減速,這個現象表現在工業增加值上面,二月匯豐製造業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和官方PMI雙雙下滑,都顯示中國製造業持續往下調整。
中國經濟調整 還有三個風險
中國經濟調整 還有三個風險
除此之外,中國經濟調整還有三個風險。一是企業債台高築的壓力。今年第一個爆出的上海超日太陽能未能支付人民幣八九○○萬元的債券利息,成為中國債市首宗違約案,接著霞客環保逾期貸款也還不出來。超日債率先引爆企業債的警訊。
根據統計,到三月十九日為止,中國五六三家上市公司負債總額達三.一四兆元人民幣,其中又以房地產、能源、有色金屬產業負債規模超前。巨額債務產生巨額經營成本,一三年企業因負債產生的利息支出達四四三億元人民幣,占企業淨利三成以上。在經濟減速後,企業負債壓力有增無減。
第二個壓力是房市轉冷,地產開發商可能引爆信貸違約。中國七十個大、中城市平均房價二月出現漲幅趨緩現象,三、四線城市則開始引爆信貸違約的問題。最近中國的樓盤已明顯出現降價出求的現象,二月十八日在杭州樓市版圖上有名的大城北板塊的「德信北海公園」,以八.二折清盤,每呎降價六千人民幣,打出樓市降價第一槍。樓市轉冷,鋼市入冬,最近鐵礦石、鋼市都驚傳爆跌景象,都顯示房地產泡沫正在弦上。
第三個風險是人民幣的「外升內貶」景象:人民幣從○五年匯改以來,到一三年底,已足足升值三五.七%,而同期間中國的CPI平均每年上漲三.一%。從外部看,人民幣兌美元不停地升值,拿著人民幣可購買更多美元商品。但是在國內的消費市場,拿著人民幣買東西,購買力卻不斷地走弱,人民幣能夠買到的東西愈來愈少。
理論上,人民幣升值,購買力應增強,但卻出現外升內貶現象,一個理由是人為干預導致人民幣匯價出現扭曲,另一個是人民幣購買力和統計上的誤差。人民幣外升內貶的結果是,造成中國財富的對外輸出,最顯著的是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從○八年起大幅上升,到一三年已實現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九○一.七億美元,中國有錢人出走,也是人民幣潛在貶值的原因。
從這些現象來看,人民幣貶值的拐點已十分明確,大和資本預測到明年底前,人民幣還會再貶一○%,這個觀點和原先看人民幣會破六的外資機構看法迥異;但是,人民幣只升不貶的基調確實已有了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年因人民幣只升不貶發行了很多人民幣衍生性商品,像「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今年以來投資人最少損失二十三億美元,很多銀行還衍生多起與客戶之間的糾紛。這都是人民幣升值很久,大家篤信人民幣只升不貶產生的投資失誤。
今年以來,國內很多家庭主婦奮力買進人民幣,今年前兩個月,國人的人民幣定存增加逾二四○○億元新台幣,這一波在最高點買進人民幣的人,迄今損失逾三%的匯率,意味了人民幣升值到了拐點,這回賺人民幣利差的人,必須提防匯差咬掉本金,人民幣只升不貶的時代已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