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年,郝廣才開始寫不同於課本的另一種歷史,他為日曆上三六五天的每一日各自找到一位人物、一個事件,將淵源由來說清楚、講明白。看了才知道,原來,歷史不等於真相。
他仿效「歷史上今天」,找出一年三六五天中,每個日期發生的不為人知的事情。《郝故事三六五》就記錄了這些有情、有義、真實又人性的故事。且看郝廣才有別於政治主軸的歷史世界:
你讀的歷史都是真實的嗎?或許是基於事實,但通常都只有一種觀點,出自於忠於當朝的史家觀點。這會有什麼問題?太偏頗以至於典範選擇太少,這讓我們的孩子思考變得狹隘。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學校裡都要放蔣中正的銅像?放他的銅像可以,但不應是每一所,小學裡可以放蒙特梭利的銅像,大學可以放胡適、放殷海光的銅像,象徵教育、學問,而不是只有政治。
所以,我開始寫《三六五》,不是寫諾曼地登陸、中華民國成立這種政治性強烈的歷史上的一天,而是找出世界各地的真實故事,追溯每件事的起源點,讓孩子們知道每件事背後都有由來。比如說,大家都知道貓王在十一歲生日時得到一把吉他,從此開啟偉大的音樂之路;但其實他是向父親要求一輛腳踏車,但腳踏車要二十美元,買不起的父親只好改買五美元的吉他。
真實故事更神奇
真實故事更神奇
很有趣吧?我就想告訴孩子們,真實人生往往比編的故事還神奇,而你可能正站在起點,就是下一個創造歷史的人,所以我在《三六五》裡說了很多「小有力量、幽默有力量、不一樣有力量」的故事。
世界上有許多厲害的事,是小孩子做的。美國有一個叫凱薩琳的小女孩,她五歲那年的四月六日,看到電視紀錄片揭露非洲每三十秒就有一個小孩因瘧疾而死。她很想做點什麼,於是在媽媽的幫助下買了一頂蚊帳捐給非洲;這樣還不夠,凱薩琳自己設計「蚊帳證書」,從鄰居開始募款,甚至寫信給比爾蓋茲,請他買蚊帳,她拯救了整村的非洲兒童免於瘧疾威脅。厲害嗎?這就是小而有力量。
許多英雄事蹟,則是由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所創造。幾年前的一月二日,紐約地鐵有一名大學生癲癇發作,不慎跌落鐵軌,當時列車正鳴笛進站,一個男人毫不考慮地跳下,將大學生壓在身下保護他,兩人在鐵軌凹槽裡只差○.六公分就會被撞到,最後奇蹟似地安然無恙。這個男人是兩個女兒的父親,他跳下去時一定沒想到「我死了怎麼辦?」他一定是平常就在做好事,做好事變成了習慣。像這樣的小人物大英雄很多,應該要被記錄下來。
相信自己是「鐵蛋」
相信自己是「鐵蛋」
歷史上有許多大人物,他們成為大人物的起點可能很小,甚至很倒楣,但那就是他成為大人物的原因。比如說甘地,許久前的某個六月七日,他還是律師時,在南非買了一張一等車廂的車票,且拒絕被換到三等車廂,最後被人從火車上扔出去,這就是他帶領反抗運動的起點。我把這一天寫入《三六五》裡,而不是甘地生日,或是印度獨立之時,因為我要強調的是「為什麼會發生?」
九月二十四日。以色列空軍曾有二十七位飛行員,聯名拒絕前往巴勒斯坦境內執行轟炸任務,這項舉動獲得和平主義人士的支持,但卻讓聯名的將領被解職。
有趣的對比發生在某年八月十三日。東西德統一後,法院對一批曾開槍射殺翻牆逃亡民眾的前東德士兵做出判決,開槍士兵稱,他是服從當時的東德法律,但法官卻說:「不執行上級命令有罪,但打不準無罪。」
這兩個故事告訴你什麼事?「良心是有選擇的」,在權威與命令下,正義仍然有機會執行,但台灣社會缺乏這樣的故事,所以洪仲丘的案子會發生。我相信孩子從小讀的故事對道德、人生有基本神祕的影響,如果一個人今天能做善事,大部分都是從小的教育養成。
耶魯大學的心理學家Stanley Milgram曾設計一個權力服從的實驗,他的動機是想知道:為什麼納粹可以鼓動那麼多人?在面對權威者下達違背良心的命令時,人性所能發揮的拒絕力量到底有多少?當年的實驗結果是,只有二至三成的人會反抗,多數人都會服從權威;過了五十年後,美國的聖塔克拉拉大學重做實驗,他們發現只要有人帶頭,最終會有七成以上的人願意加入反抗行列。
也就是說,在威權體制下,必須要有甘地、曼德拉這樣的人物,孩子們必須知道這種科學實驗,才會了解權威並不可怕。
村上春樹曾說過:「以卵擊石,在牆壁和雞蛋之間,我永遠站在雞蛋那方。」體制是高牆,我們每個人都是雞蛋,我相信孩子們讀了《三六五》後,能清楚了解每件事背後都有由來,也會更敢做夢,相信自己是一顆「鐵蛋」,有能力推倒高牆。
(《郝故事三六五》尚未出版,《今周刊》搶先連載)
郝廣才寫不一樣的歷史故事,希望讓孩子們有不同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