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投資人,即便有很好的投資技術,在關鍵時刻,內心中覺得自己不夠厲害、技術不夠強的聲音,就會出來質疑自己,告訴自己說「不要太早進場,等行情確立再進去」、「不要買太多,不然看錯了會很慘」,最後就出現了「低檔不敢進」、「進場買很少」的狀況,因此也沒辦法在股市中賺到大錢。
比如有個投資朋友小蘭,很認真地學習投資的技術,一兩年下來,基礎的技術分析與基本分析都懂得差不多了,但因為進場時沒有成功的經驗,小蘭對自己投資沒有信心,於是投資有什麼風吹草動就很想趕快出場,進出之間沒賺到什麼錢。接著小蘭又開始學習投資的技術,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常常又沒辦法遵守學習的技術,績效也起不來,投資狀況就卡在原地動彈不得。
這種明明有技術,但卻對投資沒信心的現象,最後變成一種投資卡關的循環:
學投資技術→沒信心→投資沒賺錢→沒信心→學投資技術
這讓我想到心理學家Collett與Avelis提出的「冒名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她們發現,有70%的成功女性在工作上有很好的能力,卻認為自己沒那麼厲害,覺得自己並不值得成功,很怕被別人看穿自己沒有那麼好的實力,甚至有些人有升遷機會時,會選擇留在原單位不高升。後來,研究發現,這種有實力但又對自己沒有信心的狀況,不只出現在成功的女性,一些少數族群或是新手工作者,也常發生有能力、有技術,卻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而覺得自己不值得成功,他們最後會選擇較保守的工作,而不是大展長才。
這種「冒名者症候群」的存在,主要是自己「實際上的能力」跟「內心對自己的評價」不對等。
這讓我想到心理學家Collett與Avelis提出的「冒名者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她們發現,有70%的成功女性在工作上有很好的能力,卻認為自己沒那麼厲害,覺得自己並不值得成功,很怕被別人看穿自己沒有那麼好的實力,甚至有些人有升遷機會時,會選擇留在原單位不高升。後來,研究發現,這種有實力但又對自己沒有信心的狀況,不只出現在成功的女性,一些少數族群或是新手工作者,也常發生有能力、有技術,卻因為對自己沒有信心,而覺得自己不值得成功,他們最後會選擇較保守的工作,而不是大展長才。
這種「冒名者症候群」的存在,主要是自己「實際上的能力」跟「內心對自己的評價」不對等。
比如上述的小蘭,她的投資能力已經足以獲利了,可是因為她沒有實質的成功,她對自己的定義就是「不是成功的投資人」。於是即便她有很好的投資技術,在關鍵時刻,她內心覺得自己不夠厲害、技術不夠強的聲音,就會出來質疑自己,告訴自己說「不要太早進場,等行情確立再進去」、「不要買太多,不然看錯了會很慘」,最後就出現了「低檔不敢進」、「進場買很少」的狀況,因此也沒辦法在股市中賺到大錢。
研究發現有「冒名者症候群」的人,如果能得到權威的肯定、專注自己的優點與接受自己的限制,將可以大幅降低對自己的懷疑,發展自己的能力。
研究發現有「冒名者症候群」的人,如果能得到權威的肯定、專注自己的優點與接受自己的限制,將可以大幅降低對自己的懷疑,發展自己的能力。
同樣地,有技術但對自己沒有把握的投資朋友,可以找已經賺錢的前輩談談,肯定自己的優點,同時也接受不管再怎麼努力,投資永遠都有未知,自己的技術永遠都有限制。如此,便能打破「冒名者症候群」的投資循環,而提升自己的投資信心,最後增加投資的報酬率!
--
籌碼分析:不傳之祕(卷二)12/13獨賣上市!
全台唯一投資心理師佛洛阿水著作《贏家投資心理學》
臉書粉絲團,不定時分享新聞解析與投資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