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戲雲州儒俠史艷文裡頭有一個人物叫做藏鏡人,他出來時的口白是這樣的「順我則生,逆我則亡」,我認為用它來闡述大自然的力量,非常貼切。
小學讀過一篇文章,敘述荷蘭一個小孩堵住堤防一個小洞,防止堤防潰堤救了全村人的英勇故事,荷蘭許多地方低於海平面,是過去與海爭地最有名的國家,可是僅十幾年來,他們已經改變策略,還地於海,還地於河,選擇與水共生的永續方式。
在美國,卡翠那颶風把一個城市毀了,後來檢討原因,當然因素很多,但其中有一個論點很有意思,他們說因堤防蓋的太堅固了,所以才會造成災情那麼慘重。有點匪夷所思,堤防蓋的堅固,怎麼會加重災情呢?原來堤防蓋的太堅固,讓人們把原來危險不適合人居的地方誤以為安全了,所以就大肆建設,人也住進去了。而當百年一見的颶風來襲,撤離都來不及,才會造成那麼大的人命財產損失。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極端天氣發生頻率日高,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的每年的雨量並沒有太大改變,改變的是下大雨豪雨的天數增加,不下雨的天數也增加了。強降雨造成排水負荷,就會溢流到地面,水總要有地方流,如果沒有足夠的滯洪空間,就會流到我們家裡頭來。
幸好康瑞颱風的強降雨是落在雲嘉南地區,這裡有廣大的農田水田,這些田洋可以作為滯洪區,才沒有擴大災情,雖然造成作物損失,但至少家產人命保住了。如果這雨下在防洪工程作的最好的大台北地區,肯定造成的災情將會遠超過十倍百倍。
五股、蘆洲、關渡等地區是台北盆地最低漥的地區,是大台北最重要的滯洪區。可是就在我住的五股有一個洲子洋重劃區,原本是洪水管制區,後來在地方壓力下解禁了,現在的建物如雨後春筍般長出來。洲子洋顧名思義它就是個低地,十年前我還在那裡進行溼地生態調查,現在雖有疏洪道堤防保護,看起來是安全的,但在我看來卻還是危險的。
在這個大台北最重要的滯洪區,社子島發計畫已經行政院通過,預計把社子島墊高(包含土地和堤防)進行開發利用;對岸的關渡也不斷有開發的壓力,預計在大度路築起超高堤防,然後大度路以東全面開發。我很擔心這兩個開發案若真的硬作下去,滯洪空間將馬上減少一半,如果哪一年類似康瑞颱風的強降雨落在大台北地區,請問水將流到何處?
2004年我親眼目睹艾莉颱風讓疏洪道的水位再升高兩公尺就潰堤了,未來的風險將會更大,也許你會說堤防再加高就好了(事實上政府正在做這樣的規劃),那麼卡翠那颶風的效應不會發生在台北嗎?
地震、颱風和土石流是台灣的本質,因為有這三者才造就現在的台灣,我們要謙卑地承認自然的無比威力,順應著她,不要去對抗或防堵,我們也對抗不了,防堵不了。
布袋戲雲州儒俠史艷文裡頭有一個人物叫做藏鏡人,他出來時的口白是這樣的「順我則生,逆我則亡」,我認為用它來闡述大自然的力量,非常貼切。
怎麼辦?
學習與大自然共生之道,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