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戰爭,明知會發生,卻不預防,還眼睜睜的看著它發生呢?
平凡媽和凡凡妹妹之間,就常常出現這樣的戰爭。雖然凡凡妺妹剛上一年級,但媽媽知道她已經有能力洗碗,於是小一開學的第一天起,她就每天自己洗便當。一開始,常常到了隔天早上要出門前,才想起便當忘了洗,匆匆忙忙下,不但嘴翹的半天高,邊洗邊生氣,快遲到的姐姐也因為意外的等待而火大,於是開學一個月後,平凡家有了新規定:「如果晚上睡覺前忘了洗便當,隔天早上不能再洗,就用髒便當吃午餐,或者是自己到學校再用水沖臭便當……」
每一個新規定,都需要養成期,這個規定也不例外,我們用了大約兩星期,去包容姐妹晚上忘記洗便當這件事,在事不過三的原則上,已經五年級的姐姐很快就適應了,利用每天晚上洗碗時一起洗便當,但妹妹卻一步一步逼進底線,有一天,她索性把髒便當帶到學校,但是跟老師借乾淨便當,晚上回家一次洗兩個便當;還有一天,便當比較乾淨沒有發臭,她就在學校用水沖了便當的油漬後,直接裝午餐吃……
但這一天,她的便當不只忘了洗,而且當天中午學校吃魚,平凡媽已經預期明天一早打開便當的臭味,不過和妹妹週旋多次的平凡媽很清楚,「規矩要成型,一定要堅持」,所以我沒有幫妹妹洗便當,也沒有提醒她要洗便當,直到隔天早上要出門前,大小姐果然開始發飆,堅持不肯洗臭便當。
這一天,平凡媽打算和妹妹奮戰到底,請姐姐自己先去上學,堅持要妹妹自己洗完便當。我們家小寶貝,耍起性子來,哭天喊地,平凡媽什麼都沒做,更別說大聲講話或生氣揍人,因為備戰了一整個晚上,妹妹哭愈兇喊愈大聲,媽媽聲音愈輕柔;妹妹愈是用力做動作,媽媽愈是關心的陪伴在側,只見她再怎麼耍脾氣,媽媽都不為所動不肯妥協,堅持要她自己洗完便當才能上學,她哭到好像被家暴,聲嘶力竭(我真的懷疑自己是不是上了社區警衛監控的黑名單?!),邊哭邊生氣邊甩東西邊把便當洗乾淨,最後哭累了,氣若游絲的要媽媽抱抱。
一開始,平凡媽會因為這樣的哭喊和抗爭方式害怕和掙扎,一再反覆的回頭問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該妥協嗎?有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慢慢的,累積了多次的經驗,我清楚知道,這將只是過程;對凡凡妹妹來說也一樣,一次、兩次、三次……她也學乖了,每一次她想收兵時,就會要媽媽抱抱,每一次大戰的時間,愈來愈短,有時候,甚至在戰爭一觸即發前,就已鳴金收兵。
這一次的大戰一樣在媽媽的抱抱中結束,媽媽唯一加贈的體貼是,不只陪她走到學校,還陪伴遲到的她走進教室,因為我要養成的習慣是洗便當,身為媽媽,不只不該用額外的遲到懲罰她,也有義務給老師一個明確交待。於是我趁機和老師溝通了平凡家的教養原則:只要觀察確認孩子自己會做的事,父母不會幫她做,請老師多包容。無奈的老師也只能配合,笑笑的說了句:「她還好啦,只是有時會忘了帶東西,不過父母很勇敢,真的就這樣放手!」
勇敢不是衝動行事,勇氣需要一點又一點的累積,放手需要一步又一步的到位。那次的大戰以後,妹妹還是有兩次匆匆忙忙上學忘了帶便當,但卻沒有一次忘記要洗便當。偶爾一次全家外食回來太晚,她還記得跟爸媽商量,能不能明天早上(週六)起床後再洗便當?!
家人,有些衝突必須讓它發生,但是發生後更重要的是,問題解決了,習慣有養成,缺點被改進,而且,沒有任何負面情緒的累積或殘存,愛的存褶,才能在教養孩子成方圓的過程中,持續滿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