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及機器人,讓一般勞工更不具競爭力,新底層階級正在形成;台灣得好好思考,如何有效運用教育能量,提升個人與公司的競爭技能。
全球日益走向非窮即富的兩極化環境,這不光只是財富而已,更重要的是新科技的設備和運用。網路及由電信服務所取得的資訊力量,是二十一世紀的新金礦。
網路、電腦運算和行動裝置的結合運用,姑且稱之為「機器」,是用以區別那些擁有高薪及財富者,與另一群人的差異。即將IPO(首次公開發行)的推特(Twitter)就是一例。在LinkedIn和臉書(Facebook)IPO後,推特緊跟其後。這些公司IPO後,讓許多原始投資人成了億萬富翁。當今超級富豪來自網路企業家,高薪職位也是由那些知道如何在工作流程中,將電腦和其他「機器」整合,以提高價值和生產力的人取得;特別是在商業、金融和行銷行業中,更是如此。
一項研究顯示,那些最成功的交易員,是最常使用彭博終端機的人。而機器高手也在科學、工程,甚至藝術領域,擴展自己的職業疆域。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很早就開始使用YouTube,進而闖進全球音樂殿堂。然而,在等式的另一頭,是那些尚未掌握新經濟的人,對他們而言,即使是提高最低工資,也無所助益,因此這樣只是加速讓這些不懂新科技的人,更快被勞動市場踢出去而已。美國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或許就是反映了這群人被邊緣化的現象。
在此同時,教育機構也尚未就此變動而有任何回應;他們教學生的方法,仍與「前機器」時代一樣。美國大學每年要五萬美元,四年下來支出超過二十萬美元;但目前美國家計年平均所得也才五萬美元,比二○○○年超過五萬四千美元還低。此外,美國年所得在十萬美元以上者(前二○%),其所得即占全體的一半;顯然M型社會也沒放過美國。在這兩者之間的中產階級逐漸消失,對他們而言,教育變得昂貴難以負荷;他們需要的是提升其機器介面技術的線上教育課程,以及大幅降低教育成本;而教育課程則要更專注於特定領域或特定技術,好讓他們在職場上能更有效率。
全球勞動階級的薪資已受到壓縮,主要是二、三十年前,中國勞動市場的開放;但如今由於製造業的新應用,3D列印及機器人,讓一般勞工更加不具競爭力。美國經濟學家泰勒柯文(Tyler Cowen)說,我們可能正在製造一個失業的新底層階級,這些人與機器之間的唯一互動,就是失業待在家裡打電腦遊戲。
不過許多已在職場道路上的人,必須經常重塑自我,以掌握職場的變動,並提升必要的競爭技能,個人或公司才能長存。一個較貼近現代的教育模式,是所有人、各類發展的關鍵。毫無疑問地,台灣擁有豐富的教育能量,但我們得好好思考,如何更有效地運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