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不會在供應鏈上做太大變革,台灣供應鏈不必害怕,投資人也不必當大利多,與戴爾、惠普相同,就是訂單而已。
一九八五年賈伯斯被趕出他創辦的蘋果電腦,一九九六年蘋果買下他創辦的另一家電腦公司NeXT,也重新找回靈魂,賈伯斯踏上成神之路。
大家想到這段歷史,都會把蘋果發表音樂播放器iPod,當成賈伯斯在蘋果的復出代表作,忘了他重返蘋果第一個推出的產品,其實是彩色塑膠殼的桌上型電腦Mac。這款五彩繽紛,可愛到不像電腦的電腦,挽回在破產邊緣的蘋果電腦,賈伯斯以此戰功,一九九七年董事會才正式任命他為執行長,而非原先的臨時約聘職。
微軟豪擲上億美元,拯救蘋果
Mac的成功,讓蘋果獨特的作業系統iOS得以存活,蘋果財務最危急的時候,是微軟提供一億五千萬美元的救命仙丹。比爾.蓋茲不是吃素的,幹麼去救敵人?假如當時蘋果倒了,也就沒有iOS,微軟的視窗系統就成個人電腦獨占的作業系統。這不是大好?把競爭者都滅了,天下不就他的?數錢會數到手抽筋!
比爾.蓋茲是現實的生意人,美國《國防採購法》規定,不可以只有單一供應商,所以在作業系統上一定要有個稱頭的競爭者,少了蘋果不表示天下大一統,那只會給微軟帶來更多的訴訟、更高的成本。所以資助蘋果,維繫iOS的命脈,對微軟是有益的。
回到蘋果,上周開賣的新手機,幾乎罵聲連連。新產品被罵不是第一次,上回iPad剛推出時,看壞的比率也很高。用顏色來改朝換代,也不是第一次。當年賈伯斯東山再起,也是把原來的產品換個殼,上個漆而已。
現在當然不能買蘋果股票,雖然報表比十五年前好看。當時缺錢缺到快倒,現在現金多到溢出來,沒有倒閉的危機。可是股票買未來,不是買過去。蘋果不再是成長型公司,去年寫過,就不重複。還是有競爭力的企業,總有一天,股價修正合理,提供夠看的股息,依然是好投資標的。買好股票不用急,等就是了。
當年賈伯斯重掌大權之後,還做了一件事,把原本外包代工的Mac,收回去自己做。當時的邏輯是:透過自動化,在美國生產Mac的成本,比交給台灣廠商更划算。這個說法,聽起來很耳熟對不對?因為蘋果現在又這麼做。還是從Mac開始,在美國設廠,以先進的製程,與亞洲的成本競賽。
他的一小步,別人大震撼。最早是一九九五年傳出,力捷電腦取得蘋果授權,將生產Mac,股價一飛沖天。等到九七年,賈伯斯班師回朝,把製造視為核心競爭力,一反其他同業外包的趨勢,反而把生產拿回去。受到這打擊,代工廠力捷也就一蹶不振,後來改名叫力廣,屬於力晶集團。
重新發包給亞洲廠商做代工,是提姆•庫克二○○○年接任營運長之後的事。
反覆思量這些演變,蘋果走下神壇後,與其他競爭者一樣要面對不專情的消費者。因此不會在供應鏈上做太大變革,沒有直接把代工廠廢掉的魄力。台灣供應鏈不必害怕,投資人也不用把蘋果當超級利多,與戴爾、惠普相同,就是訂單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