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主義和投資控制,是創新和新點子、新技術的一大障礙,這樣的心態或許可維持短暫的穩定,但長期而言,卻扼殺整體的競爭力。
台股表現比不上東南亞,但二○一○年也不錯,不過自此便有些寸步難行。反觀美股,過去五年來持續上漲,儘管仍大幅落後東南亞股市,但如今已幾乎趕上台股漲幅。美股的漲勢顯示富者更富、窮者愈窮的現象,美國是多次全球金融危機的震央,現今大多數地區都已走出危機,不過仍以美國經濟再進一步成長的動能最強。當前有兩大重要動力推動成長──能源和資料。
與七○年代相比,美國現在消耗的石油較少,且當年GDP僅是現在規模的三分之一。隨著電動汽車問世,尤其是無人駕駛汽車,石油的消耗量可能會再陡降。美國進口能源的支出減少,意味著能有更多資金提供研發、資本支出和消費。此外,在頁岩油商業化運轉下,美國能源很快就能自給自足。價格低廉的天然氣供給大增,對許多仰賴天然氣為原料或熱源的產業,如石化、鋼鐵、非鐵金屬及玻璃等,都將大大受惠。
大資料(big data,或稱巨量資料)是另一個提升價值的動力。根據一些研究預估,大資料可提高企業六%至七%的生產力,這部分成為淨利,讓企業可以更積極地削價搶市占,或更積極地投注在研發,以成為領導廠商。不過,美國是更重要領域的領導者──教育。前述兩大優勢的產業運用,需要高深的材料科學、應用數學和最先進訓練的知識。現在徒有高等教育還不夠,就業市場競爭加劇,跨國企業也不斷尋求效率,並簡化營運模式,以期專注在那些能產生最高股東報酬率的營業活動。我們不再能假設,擁有大學學歷,就等於擁有無限機會。我們須擴充自己的技能,以便跟上新產業和新技術的腳步。網路已使創新和技術的傳遞速度加快。
保護主義和投資控制,是創新和新點子、新技術的一大障礙,這樣的心態或許可維持短暫的穩定,但長期而言,雖然保護了舊產業,卻扼殺整體的競爭力和成長機會。台灣向來偏重投資管制,是基於政治孤立的考量;但無論如何,對未來的生存,仍是一個重大威脅。在自由貿易協定(FTA)方面,台灣遠遠落後亞洲的主要貿易競爭對手,而且過去二十年來,資本支出每況愈下,處於歷史低檔。因此,我們沒有時間,等待新技術或新法規成為明確主流後再來動作。
於此同時,中國在網路控管日趨嚴格,並縮減私人企業的籌資管道;這是自毛澤東時代以來,台灣少有在擴大科技、經濟方面領先中國的大好機會。我們要怕的不是做了什麼,而是要擔心無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