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執政的黨不同,卻能持續執行對自己國家有利的年輕人志願服務的和平團計畫。台灣年輕人也正期望政府建構平台,實踐照顧弱勢的熱情。
就職七個月後,國務院正式啟動和平團的計畫,到二○一三年,超過二十一萬名年輕人參加過和平團,赴一三九個國家志願服務,從服務中了解自我、體驗不同文化,尤其是窮苦生活,並且成功地為美國的文化外交打拚。
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發生了北京天安門事件,在那一段時間,普林斯頓大學的一位公共和國際關係學院學生溫蒂.柯普(Wendy Kopp)剛畢業,正準備推動「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的教學和平團計畫。她從國際和平團轉向國內和平團,希望結合大學生未必以中小學教學為志向,但想為美國國內的弱勢團體或青少年服務的熱情,以及貧困地區缺少教師的需求。她計畫創造一個平台,讓大學畢業生奉獻兩年的時間,親身到需要他們的學校教學,為教育機會平等奉獻心力。
當她提出此項計畫的大學畢業論文時,被教授潑了冷水,卻堅持相信年輕人的熱情和承諾,很快就從能夠設身處地的企業家募集了二五○萬美元,正式啟動計畫。許多原本未必以教育為職志的參與者,兩年結束後或繼續教學,或參與社會創新運動,例如第一屆的兩位校友,就合作成立「知識就是力量」(KIPP)的公辦民營學校計畫。這些年輕人從教學相長中,實踐關懷弱者,回應社會正義的呼喚。
美國和台灣一樣,貧富愈來愈懸殊。歐巴馬當選之後,相信政府必須刻不容緩投資創新、改善教育,盡量讓弱勢者有機會接受較好的教育,在教育部的投資創新計畫中,被選為第一級的四個計畫裡,「為美國而教」和KIPP就占了一半。
甘迺迪作為國家領導人,將自己的構想拋給年輕人,傾聽他們的意願,得到了回響之後,再由上而下制定政策徹底執行,連共和黨的總統小布希都能在二○○六年成功地增加和平團的預算。黨不同卻一樣可以就事論事,對自己國家有利的政策,繼續執行。
美國政府並沒有真正弭平經濟和機會的不平等,然而教學和平團的概念卻也影響了這二十幾年來公民意識抬頭的年輕人,由下而上回頭照顧國內需要的人。而歐巴馬作為一位領袖,也懂得如何適當地讚賞鼓勵。
台灣的年輕人準備好接受挑戰,有些人已經在需要他們的地方親身服務弱勢,而大多數人則正在期望政府建構平台,實踐他們照顧弱者、服務社會的熱情。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