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被交代相同的事情,草草了事的求快,和仔細完成工作的內容,結果是很不同的。
和孩子一起做菜的時候,常常需要分組進行。大家聽完了我的講解,便開始分組進行工作,這時,每一組的成品就會有微妙的差別。
一次是做米漢堡,孩子們必須把好幾十片的豬肉薄片煎熟。一組四到五人,有的人無法等待,只是一股腦兒全把肉片丟入,肉雖熟了,卻因為鍋子的熱度不夠,肉的香味沒有出來,顏色也不夠好看。其中有一組,動作不算快,但是四個人卻一片一片的把肉煎得上了漂亮的顏色,尤其是香味,更是吸引了其他桌孩子在旁駐足圍觀。原來是大家都想要把肉達到我剛剛要求的狀況,他們不求快,但求精準。每一片肉下到鍋中,都發出滋滋聲響,隨後香味出現,流出來的油脂和肉香,每個人都互望滿意的點點頭。
我覺得這件事,可愛極了。其實就跟我們大人在工作時的態度一樣。同樣被交代相同的事情,草草了事的求快,和仔細完成工作的內容,結果是很不同的。現在孩子普遍沒有什麼耐心,有一部分或許也是大人的心急造成。「快一點,怎麼動作這麼慢!」「我數到五就要完成了喔!快!」當孩子想要仔細達成他的工作成果時,也慢慢被我們養成隨便的態度。
團體活動當然很少能夠等待別人,但想想,就算給十個大人同一個工作,又何嘗能夠同時完成。我們很難在團體當中看到差異性,只要求同時達到目的。就像螞蟻的故事,我想的其實是:哪一隻是大力士?哪一隻是力氣小的?就算同樣是十隻螞蟻,在搬豆子的同時,應該也會分配適當的工作吧?
孩子在一起工作的同時,也會在其中發現自己的角色。或許是可以很輕易的把食材切成絲,或許是在切洋蔥的時候不會流眼淚,又或許是很容易的把麵糰擀成圓形。把孩子擺在他能力所及的地方,相信他們會很有信心、很開心的做。
大人們絕對可以要求孩子,而孩子也需要被要求。然而,前提是要求是否是他們能做到的?而大人是否又願意多付出一些時間,讓孩子好好發揮實力。孩子可以表現的面向實在太多,如果都以功課為走向,那就太可惜了。
想著那些螞蟻,為著相同的目標努力,背後應該也是各司其職,達到最好的效果。孩子也需要有這樣的共識,找出自己可以發揮的長處,就能在團體裡達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