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真心喜愛自己所做的工作,努力鑽研那個工作,那麼靠這份工作,來打出自己一片天的可能是極大的。
前一陣子,美國有一則新聞,是一名馬童買一張馬票中彩,得了幾百萬美元,所以自己去當了馬場主人,專心做自己最愛的事情:養馬。《紐約時報》把這報導放上了頭版,描述成一個「人在做,天在看」的故事,說他在當馬童時就多麼喜愛和馬相處,後來自己掏腰包買了馬票,美夢成真。
我第一眼看到時,也像是看到商業故事版,或者成功故事版的灰姑娘。但很快地有了一個疑惑:馬童整天和馬相處,他們最了解馬的習性,所以別人買馬票像是在賭博,但對於馬本該就慧眼獨具的馬童,買到中彩的馬票有什麼好稀奇的呢?當然不會張張必中,但是怎麼會成為如此稀奇的一則新聞呢?我也因而有很多感想。
首先,馬票真不能買。顯然連這個行業裡最接近、最了解核心元素(馬)的人,都只能有這麼低、這麼稀有的中獎手氣,遑論其他?也因此,這則新聞到底足不足以成為勵志故事,有兩極化的可能。
一是可以。因為在這麼專業的努力不足以和成功連上關係的前提下,有個人還是一往情深地專注在他的專業(照顧馬)上,得以開花結果。
一是不可以。因為在其他太多行業裡,專業的努力和成功連上關係的可能,都比這個要大得太多,沒有什麼參考意義。
譬如開餐廳的。多少餐廳老闆,不是自己原先在另一家餐廳的廚房裡熬出一把身手,所以出來開業,打出自己的一片天?美髮業也是。多少美髮店的老闆,不是原先在其他地方當學徒,後來有機會當起美髮師,有了些基本客戶後,就獨立門戶?
我自己的行業──出版業,也是如此。
台灣有登記六千家出版社,一年至少出版四種書的有一千家,其中許多老闆原先在其他出版社當編輯、業務,不但也像餐廳或美髮業,經常是自己覺得練就一身本領,所以想要獨當一面;還有的情況是,只因自己理想中的一本書,或者鍾愛的一位作者未受到原來所屬出版社的認同,就乾脆自己出來創業。又往往就只憑那一本書、那一位自己支持的作者,也就從此站穩了腳步。
對這些行業裡的人而言,相信自己真心喜愛自己所做的工作,努力鑽研那個工作(也就是養好那匹馬),那麼靠這匹馬來打出自己一片天的可能是極大的。絕不是中一張馬票那麼遙不可及。所以覺得我們真幸福。
但唯一小小的遺憾可能是:因為專業的努力和成功連上關係的可能太高,所以「灰姑娘」的味道就降低了,沒有像馬童中了馬票的戲劇性,上《紐約時報》頭版的可能就小了。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