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服貿協議若只能為特定產業開拓大陸市場,卻不能顧及台灣的失業與薪資問題,豈非捨本逐末?這個問題要如何收場,還真傷腦筋。
編按:
林全出任新政府閣揆,他曾在2009年至2013年間,為《今周刊》撰寫「財經全觀點」專欄。小編特別精選14篇,供網友閱讀,一窺這位財經閣揆多年來對國事的關注焦點,並預知新政府未來的施政重點。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已在日前簽署,正如行政部門所言,立法院可以透過包裹表決,通過或不通過備查。但若要逐條審查並刪改條文,則勢必得重啟談判,這會傷害政府的信用,其傷害程度尤甚於擱置不備查。
但若擱置不備查,對於期待透過服貿協議拓展大陸市場的特定業者,勢必帶來失望。而且未來兩岸服貿開放要如何後續,也將障礙重重。
不過立法院日前仍決議,要逐條審查甚至刪改兩岸服貿協議內文。為什麼執政黨居多數的立法院會做成如此決議,使得行政部門進退維谷至此?套句國策顧問郝明義的說法,或許是為了攔阻政府「愚昧、無能、粗魯而自我感覺良好地倒退」作為。郝明義代表出版界的訴求指出,這次服貿協議不僅對國內出版、印刷業者生計衝擊頗大,而且也足以斷送出版業未來在中國的發展。問題的關鍵未必是國內出版印刷業者缺乏競爭力,而是我方在談判中,完全不了解中國的出版、印刷、發行與零售四個行業不僅整合一體,而且還是特許行業。
台灣業者到中國做印刷,卻拿不到「書刊准印證」,就算有競爭力也無用武之地。而且,貿易談判是有給也有要。這次台灣在出版印刷業的開放,能給的幾乎都給了,卻沒有要到想要的,那麼以後也沒有籌碼再要了。
此次服貿協議除印刷業有爭議外,美髮等行業也有爭議。行政部門的回應是美髮業開放,可幫台灣的小林、曼都等髮廊到中國拓展生意。至於服務業開放門檻只有二十萬美元投資,就可聘用中國來台工作人員三人,乃是比照國際簽訂FTA標準,否則將來和新加坡、紐西蘭簽訂FTA都有困難。問題是兩岸在文化、語言的同質性,以及國民所得的異質性上,都和新加坡、紐西蘭相反。同樣的開放門檻,對台灣帶來的產業和社會衝擊,自然完全不同。二十萬美元可雇用三人的投資門檻,可能和人蛇集團的偷渡費用相距不多。新加坡、紐西蘭或許沒有多少人願意偷渡來台,但中國呢?
這次服貿協議開放項目廣泛,台灣受影響的中小企業估計達八十八.四萬家,占整體服務業九三%,影響從業人數達四一二萬人。如果進一步分析,恐怕有爭議的還不只印刷、出版與美髮業。台商赴大陸投資,是全球化下無法避免的趨勢,但導致製造業就業機會減少與薪資停滯也是事實。現在用這種方式開放服務業,恐怕會進一步減少服務業的就業機會與薪資水準。
失業與薪資停滯正是台灣貧富差距惡化的重要原因。兩岸服貿協議若只能為特定產業開拓大陸市場,卻不能顧及台灣的失業與薪資問題,豈非捨本逐末?這個問題要如何收場,還真傷腦筋。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