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孩子小時候,就在性格方面助他一臂之力,幫助他學習怎麼樣做決定,並且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今天我要跟你談談怎麼樣當孩子的顧問。
我曾經跟你談過,孩子在小學階段父母要當他們的「玩伴」。一起看卡通片、閱讀動漫、玩玩具。
我們也談過怎麼樣在孩子讀中學的時候,做他們的「朋友」。多多傾聽,多多肯定他們的優點。
等到「孩子」進了大學、讀研究所,甚至開始工作後,我們就要當他們的顧問了。
這時候,當他們在考慮念哪一系,要到哪一家公司工作,要不要換工作,換行業,要不要辭職去創業?他們來找父母討論,分析優劣點,很好,這表示孩子信任我們。
但不要忘了,沒有顧問會替Client(委託人、當事人)做決定的。討論完了,由孩子做決定,而且還要鼓勵他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記得小兒子進了史丹福後,一直決定不了要念什麼系,他常跟我討論。那段時期真是人神交戰,尊重與干預之間真的只有一條淡淡的紅線。到了第三年,他自己終於決定讀機械系。
事情還沒完。
大學畢業了,他想當演員。你相不相信我沒有勸阻過他?還託朋友介紹他與張艾嘉見面。我也陪他去過中影,他自己也硬闖過好萊塢演員公會,最後沒有一條路走得通,於是自己乖乖地去念研究所。
真不知道那些無法接受顧問角色的父母日子是怎麼過的?因為孩子的事好像沒完沒了。
後來,這小子在一家最棒的產品設計公司(IDEO)工作。待遇高,有很多發展空間,兼顧他在藝術方面的興趣與工程技術。但他卻想創業,又來找我這顧問談。
我多麼想說,你就安分點吧!但我們這兩老顧問卻忍住了。這畢竟是他的事,他的決定,他的人生。
結果他們的三用推車兼安全椅一炮而紅,我們也分享了這位Client的光榮。可是事情還沒了。約兩年前,他又與我這顧問詳談,想把這公司賣了,談了好多次,其實我相信他早已有了定見,跟我談的目的真的是為了要再肯定,再確認,或可說再提醒自己要更有責任感而已。
但願這是最後一次,但誰知道。他都已快四十歲了,有事還是想找老爸來談,而且每次談話都一面談一面寫筆記。這樣的感覺真好。
我要心懷感恩的心與你分享,我們之所以能在這般的親子關係中互動,全是因為我們從孩子小時候,就在性格方面助他一臂之力,幫助他學習怎麼樣做決定,並且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你也大可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