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協會改選年,荒野的新幹部在昨天會員代表大會中產生,夥伴們問未來荒野的主要方向為何?
記得在教育局工作時,每年都會為滿十八歲的高中生舉辦成年禮,就是由新店碧潭騎單車到八里永續環教中心。滿十八歲不僅代表高中畢業即將邁向大學之路,也具備考駕照的資格,更是代表要為自己人生負責。
而荒野滿十八歲,也是要對所有會員負責,對協會宗旨目標負責。所以我提出了兩大方向,一是確實透過購買、長期租借、捐贈或接受委託,取得荒野的監護與管理權,將之圈護。二是擴展有效會員人數往一萬名目標努力。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以下分享前任理事長偉文對於荒野圈護的期待,大家可以發現我提的兩個方向其實是同一個目標。
偉文說:從荒野籌備之初,就有許多熱心的民眾在探詢託管的可能性。我們一直很謹慎!因為土地的管理與購買,牽涉到非常複雜的情況。簡單陳述,就有以下幾個評估條件:
1、意義度:荒野並不是「炒作土地者」,因此需評估接受委託管理或捐贈的土地是否具有生態或教育上的價值?
2、我們的能力:除了棲地管理是非常專業的工作之外,後續的管理維護經費是我們負擔得了的嗎?
3、我們的人力:荒野並不只是想單純的擁有土地,而是想以民眾的力量去圈護,我們是否在全國各地都有組織,擁有足夠的義工人力去照顧?
4、執行生態教育的能力:這些圈護的荒野地,有機會的話,還是希望能提供為我們對兒童或社會大眾作生態教育或示範的場域,我們是否有這樣的能力與人力?
我們知道以上的困難,因此一直以來,我們很努力地在架構達到這個願景的階梯:
1、發展組織:希望各縣市都有分會,各鄉鎮、社區都有聯絡處,以便就近照顧或守護荒野地。
2、擴增會員:會員是義工來源的基礎,也是荒野財務獨立的基礎,唯有數量龐大且熱心的會員,才能維持荒野保持絕對地理想性來達成目標。
3、義工的培訓:荒野成立以來,積極發展各種義工組織,從基礎的服務與行動,到進階的訓練課程都隨著組織的成長而規畫,並且透過推動解說教育工作委員會的定點觀察制度,培養將來對圈護地的管理、調查與教育的能力。
4、專業化的發展:除了義工組織的進階培訓外,秘書處專職伙伴的逐步專業化,也是進行購買或委託管理的重要基礎工作。
這十多年來我們發展許多義工組織,參與相關的環境議題,累積經驗,然後才有信心跨入「棲地守護元年」。
不過,相信伙伴們也能體會到,雖然棲地保護是荒野的宗旨,但是我們更深的期待是希望透過這些環境的行動與參與,改變每個人的生活習慣與價值觀,建立一個可以與環境、萬物永續共存的世界。
幕啟了,伙伴們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