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練習有許多輔具;瑜珈繩、瑜珈磚(有兩種)、抱枕(有時候有兩個)、毛毯、大小毛巾。
瑜珈練習有許多輔具;瑜珈繩、瑜珈磚(有兩種)、抱枕(有時候有兩個)、毛毯、大小毛巾。
不同類型的瑜珈練習,需要不同的輔具,不同程度的練習者,需要不同的輔具;有時候我們依據老師的精確指示使用這些輔具,有時候老師給我們很多選項、甚至要我們發揮創意,使用這些輔具,幫助自己進入最適合自己的狀態。
常常老師說明完畢,或是動作和動作的轉換之間,就聽到整個教室乒乒砰砰的,大家忙著在安排輔具:搬動瑜珈磚、將瑜珈繩套成一個圈圈、攤開毛毯、把抱枕放成特定的樣子……乒乒砰砰一陣,然後慢慢地才再靜了下來。
對我來說,瑜珈老師們看起來就像是有特異功能的修行人士,他們就算不會在課堂上搞笑,也幾乎不曾讓我們看到任何負面情緒的顯露。
但有一回,在照例的乒乒砰砰聲中,老師開口輕輕說了一句話:準備進入動作的過程,跟完成動作一樣重要。瑜珈練習不只是完成特定的動作,從站上瑜珈墊那一刻起,瑜珈練習就開始了,瑜珈墊上的一切,都是瑜珈練習。
話語很輕柔,不過隻字片語,但我猜想,老師應該是隱忍多時,終於忍不住說出口了吧。
人們總覺得站上了舞台、打好了燈光,才是正式演出的開始,但,人生哪裡能分台上台下呢,無時無刻,不都是真實人生的一部分?這一分一秒,會因為不是在舞台上,所以就不算數了嗎?
看一個人在台下的樣子,看一個人在後台準備演出的樣子,看一個人在平日練習的樣子,更能夠看出關於一個人的真相。
他要站在台上才興高采烈嗎,當他沒有演出機會時,當他必須在台下當一名觀眾時,他也願意給予他人熱烈的掌聲和應有的專注嗎?
當他在後台準備演出時,他緊張嗎?他慌了手腳嗎?他亂了章法嗎?又或者他沈得住氣,即使心裡七上八下也沒人看得出來?大器、穩健、像個見過世面的大明星一樣?
他平時勤奮練習嗎?他總是腳踏實地練習嗎?又或者他從來都是投機取巧,仗著自己的小聰明,臨時抱佛腳?
我總是好奇,那些懂得打扮得光鮮亮麗、能夠在正式場合說著漂亮的話、端出規矩微笑的人們,我總是無盡好奇,當曲終人散、當他們轉過身去、當只剩下一個人的時候,他們還是會同樣的乾淨、整齊、舉止合宜、並且友善嗎?
就好像,一個公司的廁所,總是可以比櫃檯、比辦公空間、比會議室、比總經理或執行長的辦公室告訴你更多的事一樣;大部分我造訪過的公司的廁所,總貼滿了公告和警語,無非是要使用廁所的人,盡己之力維護清潔、不要把不應該的東西丟進馬桶、為下一個使用廁所的人想一想。
各式各樣的公告和警語,好言相勸的、尖酸挖苦的、威脅要舉發或懲罰的,不分本土企業或外商,也不分產業別,有趣的地方就在於:為什麼維護廁所的清潔這麼難?為什麼可以留下一間使用過的廁所是明知自己如果是下一個使用的人肯定會連聲罵幹的?
可以有良好績效的人們,為什麼不能維護好廁所的清潔?可以有無盡創意製作出好用服務的團隊,為什麼不能維護好廁所的清潔?可以做出漂亮簡報、可以說出好聽的話、可以順利成交的人們,為什麼不能維護好廁所的清潔?
就因為在廁所的時候,是在人生裡所謂的「台下」嗎?
人們看不見的時候還能自我要求的我們,才是真正的我們,燈光照不到時依舊堅持不變的我們,才是真正的我們。
搬動瑜珈磚、將瑜珈繩套成一個圈圈、攤開毛毯、把抱枕放成特定的樣子……是為了稍後能夠順利完成瑜珈動作。完成瑜珈動作的那一瞬間,是喜悅、是歡愉、是充滿成就感的,但也同樣會是感激、平靜與內心圓滿的。
從準備動作開始,就是瑜珈練習的開始,從準備動作開始,就是自我修煉的開始;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在台上了,直到生命的終點,直到最後一刻,無論誰會觀看著我們,無論,有沒有人觀看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