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與管理的基礎」課程讓大一學生有第一手的創業和企業經營經驗,比一般的課程專案和實習更為真實。
一年課程結束後,公司結算的盈餘繳回學校,超過三千美元部分,學生可以決定捐贈的非營利組織,並提供該組織至少八小時的服務。若盈餘不足三千美元,則由學校吸收虧損。自一九九九年該課程推出以來,已有超過四十三萬美元捐給當地的非營利組織。
第一學期的課程主要係創意的發想、概念的驗證、創業計畫與行動方案等四個模組。首先學生三人為一組進行商品或服務的創意發想,經過三周後進行簡報,由全班學生投票選出九個最可行的創意,進入下一階段。
第二個階段,學生重新分成九組,並進行質化與量化的資料蒐集與分析,以驗證創意是否有顯著的市場機會。同時也開始尋找可能的供應商,估計營收與成本,以及可能需要的創業資金。本階段最後進行第二次的簡報,並由全班投票選出最佳的五個產品概念。
第三個階段,學生重新分成五組,並進行創業計畫的撰寫,往往會進行目標市場的問卷調查,或焦點訪談與資料分析,也要完成行銷規畫與財務預測;最後第三次簡報說明為何這是好的創業機會,如何執行以及可能的獲利。最後由同學投票選出兩個創業計畫,在第二學期實際執行。
第一學期的最後階段,學生再重新分成兩組,開始進行公司組織結構的設計。每個事業選出自己的經營團隊,有董事會,CEO、COO、CFO、CMO、CTO與人力資源副總裁等;其他未進入高階管理階層的同學則進入各部門當員工,有各自的職責與工作說明。
第二學期主要是實際執行創業計畫與公司的營運,每周也須報告營運狀況與目標的達成進度。教學內容主要是圍繞在企業經營的各構面,如人事管理、顧客關係管理、資材管理與社會責任。最後兩周的課程係準備結算公司、舉行公開的成果發表會與修課心得分享;邀請社區居民與全校師生參加,並且進行盈餘的捐贈儀式。
本課程讓十八歲的大一學生,有第一手的創業與企業經營經驗,比一般的課程專案與實習更為真實。學生團隊在公司設立登記、供應商的協商談判、契約簽訂的法律諮詢、銷貨發票的製發、帳務處理,以及行銷上的作業等,都需要學校與政府法令上的鬆綁。以台灣高教資源的枯竭,要開設這樣的課程,恐不容易!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