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民眾開始運用銀行裡的資金投資股市,並花掉部分獲利,通貨便開始流向實體經濟,帶動股市更上一層樓。這是我們必須要掌握的劇本。
然而,有時成長是由超額信用擴張帶動,這類假性經濟成長,最後必將以投機性的泡沫,以及付出極大痛苦代價作為結束。通常這類信用泡沫會先出現前一階段的實質成長,讓投資人對現狀習以為常,進而演變成貪婪心態。這也說明過去二十年來,景氣榮枯的循環。
另外,有些階段是介於景氣崩跌後,在進入下一波實質成長前的過渡期,在此階段,財富創造通常屬於零和遊戲,只有少數人才能成為贏家,輸家卻占大多數。
除了高評價的個股,大部分投資人,不論法人或散戶,仍陷在二○○八年金融風暴的恐懼中,他們內心深處仍「期待」會有另一波金融危機爆發,可能是希臘、中國,或某些人認為的波蘭,因而遠離股市。
不過根據區域性國際法人比重、國內融資餘額、選擇權市場未平倉口數等我慣用的指標來看,很明顯地,投資人在股票的投資比重仍是歷史新低。
然而,市場卻愈怕愈漲;假設你是個謹慎的投資人,眼睜睜地看著股市緩慢上漲,你會怎麼做?你可能會進場買進高現金殖利率的保守型股票。的確,目前為止,台灣及全球這類高息利股是表現最佳的資產類別。
然而,隨著這些高息利股股價上漲,殖利率反向下降,便不再獲投資人青睞;但先前賺到錢的投資人膽子變大了,願意冒著更高的風險,開始買進較高貝他值(市場風險指標)的股票,空頭市場的反彈於焉成形。
儘管經濟指標仍不夠好,股市的評價魅力還不夠,投資人仍以現金、不動產或固定收益商品為主;但股市卻開始出現惡名昭彰的熊市大反彈,接下來通常會跟著大幅拉回,以應驗投資人對空頭市場的恐懼,並甩掉那些近期才進入市場的保守型投資人。但隨著市場愈爬愈高,貨幣乘數也開始上升;央行在經濟體挹注的流動性,產生通膨的恐懼,並鼓勵投資人投資黃金。
不過,過去五年來,大部分資金只是存在銀行裡,這與在地上挖個洞丟進去沒什麼兩樣。然而一旦民眾開始運用銀行裡的資金投資在股市,並把在股市獲利的一部分拿來花掉,貨幣乘數會在突然間竄升,然後通貨便會開始流向實體經濟,帶動股市更上一層樓。這是在股市漲漲跌跌的當下,我們必須要掌握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