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希望能為台灣人才在國際打開一條出路,所以雖然H7N9肆虐,東奔西跑風險不小,但各位老驥,還是繼續跑吧!
可能平日在台灣作威作福慣了,媒體雖然愛罵我,但也很禮遇;這次只帶一位製作人前往他鄉錄影,年近六十、放下一切赴外地接觸完全不同的環境,工作中體會各方差異,進退之間感觸頗微妙。老驥伏櫪的心情當然還想跑千里;更希望這趟經歷能帶些珍貴的經驗回來,再與大家聊聊。
不僅我有這樣的心情,最近和賴聲川導演聯絡,他正在上海設計劇院,為的也是讓台灣劇團到上海能有好的、長期的演出場地。而在北京三里屯街頭遇到清庭的石大宇,他鄉遇故知,聊得哈哈大笑,石大宇說,他在北京也引進了一些台灣設計概念。
我們想的事情都很像,台灣人才不能卡在台灣,必須到世界各地表現,有心人都想出手推一把!
近日接連在北京、新加坡工作,發現人才確實是台灣最大的力量。大陸八○後的一代看台灣電視長大,新加坡的年輕人也是如此。和我同台頒獎的新加坡導演梁智強說,當年他在台灣看到「連環泡」,心想怎麼會有這麼有趣的綜藝節目,回新加坡也依樣構思了一個,我在舞台上作勢要掐他脖子,因為「連環泡」是我做的!多年過去,梁智強從綜藝咖轉為電影,拍了好幾部破票房紀錄的電影,將自己的喜劇特色發揮得淋漓盡致。同時也在多地聽到影視工作的人說台灣有些創意電影好看,頗為開心。
以前台灣做節目想的是本土觀眾,現在必須改變。像夢之聲選秀有各式各樣參賽者,有的來自草原、有的天生眼盲、有人模仿韓國明星,只是在大陸沒人學日本風……,參賽者背後的故事也成了節目大賣點。
另一個由韓國SM與日本吉本興業在廣州合辦的選秀則不管背景故事,只看這人能否進軍世界,畢竟韓國操作偶像團體已經成精了,從年輕的SJ到中年的Psy,都是不同的定位。
不同的企圖心,會選出不同的偶像明星,能把自己的特色發揮到極致就會登上世界舞台。台灣在戲劇與綜藝上都有很強烈的創意和流行味,這是我們在華人世界中的利基,像張惠妹、周杰倫都上過《時代》雜誌。看著這次夢之聲參賽者中有曾經參加過「華人星光大道」的選手,深深覺得台灣小孩真有味道!
(稿費捐贈聯合勸募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