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紛紛將新台幣轉存人民幣,台灣又掀起一波資金出走潮。政府應提早採取防範措施,以免新台幣被吸納入人民幣體系,進而被邊緣化。
台灣最近開放人民幣業務,本地民眾可透過人民幣存款賺取較高的利率。目前新台幣利率幾近於零,令那些依賴利息所得度日的退休族群,生活壓力大增。也因此,導致台灣退休年齡延後,進而壓縮年輕人獲取較高薪資的工作機會。同時,這也抑制消費並拉高儲蓄,因為民眾需要較高的儲蓄資金,來彌補低利率的差額。
這些問題造成民眾對人民幣存款業務的強大需求,而目前每人每天限額兌換二萬元人民幣。
再看看以下資料:目前台灣的出口幾乎一半是輸往中國、台商在中國累積投資金額已占GDP的將近一半,中國旅客占來台觀光客人數也差不多一半,約有六.五%的台灣人口住在中國等;台灣的經濟禁不起與人民幣脫鉤太遠。
或許這就是為什麼過去五年來,新台幣與人民幣的關聯性較其他貨幣,如美元、日圓或韓元,來得緊密的原因。事實上,新台幣和人民幣匯率的波動風險不大,因此,人民幣的收益率愈高,對台灣存款人的吸引力就愈大。去年,中國光增加的貨幣供給,就是台灣總貨幣供給的兩倍。
綜合以上各種因素,對高收益的需求、低匯率風險、台灣和大中華經濟圈對人民幣的需求,以及人民幣市場的龐大規模,我們必須思考,新台幣就算不會完全消失,但是否有被邊緣化的風險?
當然,有些作為可以減緩這個趨勢。例如,台灣儲蓄者取得的人民幣,只能在離岸金融市場流通。由於我們沒有辦法取得中國本身的龐大貨幣供給,因此,就某種程度而言,台灣民眾對人民幣存款的需求,超越其本身的供給;基本上,這表示人民幣利率將逐漸與新台幣利率靠攏;至少在中國開放兩岸資本帳之前,雙邊的利差將逐步拉近。不過屆時,新台幣將面臨更大的挑戰,與港元的情況一樣。
撇開主權挑戰不談,我們可以從歐元的經驗中得知,多個國家和經濟使用單一貨幣雖然有其利益,但也存在風險;台灣應該提早採取一些防範措施,以免新台幣被吸納入人民幣體系,進而被邊緣化。
首先,提升新台幣作為存款與交易貨幣的吸引力;當然,這並不容易,因為最終這意味著,應先將台灣打造成更快速成長及收益更高的經濟體。投資報酬率較高,將有助於拉高銀行放款利率,進而提升存款利率。
其次,這點比較容易達成,便是降低新台幣作為投資和交易貨幣的障礙,也就是要台灣資本市場自由化,允許引進更多類型的投資工具。換言之,要讓台灣銀行業自由化,並且鬆綁外國機構進入新台幣計價的資本市場。前副總統蕭萬長最近也呼籲類似的改革。
隨著民眾紛紛將新台幣轉存人民幣,台灣又掀起一波資金出走潮;我們應該加快腳步,讓固定收益市場自由化,多讓外國投資機構參與,以彌補這股資金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