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指數前有三座大山檔著,無法太樂觀,但新年總有新希望,用指數型基金累積時間效益,會是不錯的投資。
過年要包紅包,通常會提供幾檔有本質、配息穩定、可以抱著過年的公司讓讀者參考。就算不看好今年的行情,至少談一下○○五○(台灣五十),長期投資總不會有問題。但是三座大山卡著,前途不容太過樂觀。
這三座大山是:財報、證所稅與健保補充保費。
新年新產業?
二○一二年獲利不佳已經是事實,照說過去就過去了。但財報不只反映歷史,還凸顯一個問題:台灣市場原本最會賺錢、成長最快的電子業,已經步入高原期,配息能力提高,但失去創新高的潛能。
誰來接班?
大哉問,這比挑新的央行總裁還難上百倍。
絕對不是生技股!現在的生技股,就跟公元兩千年的網路股一樣,或許有人可以轉成像亞馬遜那樣的明星,但大多數將會被歷史淹沒。在新主流出現前,只能這樣此起彼落,嘗試各種可能性。
稅稅難安。
證所稅鬧了快一年,理論上不再是新議題,就跟歐債、美債相同,問題無解,可是市場學會與之共存,就不是問題。
假如當時通過劉憶如版本,這個推論就適用。可惜大家怕疼,選擇把問題往後延,立法院折衷過後的,卻是個沒前途的法案。清清楚楚寫著加權指數超過八千五百點,就要開徵證券交易所得稅。在這壓力下,不用等八千五百點,接近八千點,證所稅的幽靈就會飄出來嚇人。從聖誕節過後,雖然市場氣氛很好,但是指數漲不過去就是漲不過去,要預測這個頭部,完全沒有難度。
另外,從證所稅、不動產實價登錄、砍十八趴,這一路走來,證明馬英九是玩真的。為了要在歷史留名,全台灣所有階級的眼前利益,全都要挨刀的。證所稅的問題,不是證所稅而已,更顯示在未來三年內,其他賺錢步數也有可能會被堵住。拿日本新首相安倍的賭命招式對比,台灣的政策面,絕對不是高歌猛進的時候。
假如不修法,要讓市場活絡,還有個變招,請證券交易所出面,勸說幾家股本大的公司,例如鴻海、國泰金這幾家龍頭,下市改掛店頭市場,把指數先往下調個兩千點,創造出足夠上漲空間,自然就有行情。
股市變沉悶,領股息的定存概念越來越普及,這是好事。但是正義的大刀也砍到股息,要額外課徵兩趴的健保補充保費。
說真的,這不是很大的金額,可是去年沒有、今年新增,到時候就會有人哀哀叫,股東會後,棄息的賣壓自然會加大。
怎麼辦?長期說來,股市投資的報酬率高於其他管道。但是眼前又有三座過不去的大山,該如何解決這矛盾現象?
指數型基金是很好的投資,家裡小孩壓歲錢、零用錢累積夠了,就會轉成台灣五十基金,頂多就一年一張、兩張。一開始沒感覺,但十年累積下來,也頗為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