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期來看,日圓貶值最後可能會對日本自己不利,另自核電關閉後嚴重依賴石油進口的貿易帳迅速惡化。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已經展開,這裡沒有飛機、大炮、核彈,武器是躍動的金融市場數據,要占領的是匯率的制高點。
日本銀行在一月二十二日宣布,將其貨幣政策目標由過去含糊的「中期價格穩定」,改為二%的通貨膨脹。在其一○一兆日圓資產購買計畫明年到期後,以每月十三兆日圓的速度購買國債(主要是短期國債),直至二%的通貨膨脹目標達成為止。
這是各大央行中,最激進的QE計畫。每年注入流動性一五六兆日圓,折合近一.七四兆美元,而且不限時限及上限,直至通膨目標實現。然而,這個政策目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日本的銀行根本不缺乏流動性,而是缺乏願意借錢的企業和個人。銀行放在央行準備帳戶的資金,超過了四十兆日圓,是央行存款準備金所要求的五倍。經濟不景氣,投資意願低下、房地產委靡,銀行既沒有強烈的貸款衝動,也找不到願意借貸的客戶,注入的流動性經過銀行的門檻一下子,又回到央行的帳戶中。
日本經濟的結構性困境,在於人口老化、生產線外移,導致內需的消失。貨幣擴張政策,解決不了結構性困境,過去不行,加碼之後還是不行。
其實安倍晉三的貨幣政策,乃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匯率。強日圓,令日本巨型企業的經營陷入困境。索尼、松下及夏普三家頂級家電企業的市值,合在一起不到韓國三星的三分之一,而這些企業是日本經濟的命脈,更是自民黨的金主。直接打壓匯率,效果不佳,更會招致「匯率操縱」的指責和反制。於是,安倍暗渡陳倉,借非常規貨幣政策來拉低匯率。此招果然有效,自從安倍十一月中拋出「盯通膨的貨幣政策」,日圓兌美元驟貶一七%,日本出口企業的股價大幅上揚。同樣推出非常規貨幣政策的美國,對此出奇的安靜。
日圓貶值,從歷史上看利好亞洲股市,Reflation(再通膨)故事被唱得高聳入雲。日圓套利交易(Yen carry trade)重新成為時尚,對商品貨幣乃至商品價格利好。日圓甚至為各國房地產市場帶來新一輪流動性。
然而,日圓走弱對其亞洲製造業競爭對手卻是大大的不利。韓元兌日圓從谷底暴升一七%,直接威脅韓國的電子、汽車、機械業。日圓貶破九十關口,相信韓國的反制措施很快會出台。一旦日圓匯率進入一○○至一一○區間(如安倍的經濟顧問所暗示),日本製造在不少領域甚至可以挑戰中國製造,將對已在萎縮中的中國出口製造業雪上加霜。
中期來看,日圓貶值這個飛鏢最終可能打在日本自己的頭上。日圓貶值,或許令嚴重依賴石油進口(核電關閉後)的貿易帳迅速惡化。日本銀行擔心匯率暴貶,不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