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國家都陷入退休金儲備不足的窘境,假如月退俸一半改發消費券,對於刺激消費、提振內需一定有正面效益。
聽了各式各樣的討論,最有創意的解法是這樣:月退俸,一半改發消費券。既然這個錢省不了,不如做多重運用,不是只提高財政赤字而已,同時也可以活絡國內經濟。
這實在太妙了!日本的經驗,老年人缺乏安全感,不敢花錢,存了又存,想花錢的年輕人又沒錢,造成內需不足,經濟活動停滯。老年人更加不安,年輕人收入更加萎縮,除了政府支出之外,看不到成長。大前研一曾經說過,日本老人莫名其妙,平均有兩三千萬日幣的存款,又有足額退休金,還在拚命存錢。錢這個有用的資源,就堆積在銀行帳上發呆,無法發揮「通貨」的原始功能。
假如月退俸改成消費券,等於強制消費,對於提振內需、創造就業,一定有正面效益。假如不能把所有退休金都改,至少爭議最大的十八趴,該拿來試試看,搞不好就解開這個世紀難題。
假如不敢用這種革命性的作法,要處理退休金這種陳年欠帳的問題就只有一個:靠通貨膨脹來解決。
不到三十年前的十信案,總放款金額一五四億元,其中有三十八億元是被當時的十信主席蔡辰洲用不良資產給貸走的。這個弊案,當年是動搖國本的事件。去年十一月底標售的國華人壽,已經賠的不算,國家另外還要付給得標人八三三億元。這金額將近當年蔡辰洲掏空金額的二十二倍,但是社會對這沒多大反應,因為當年的三十八億元,比今天的八百億元更有價值。只要有適度通膨,現在看起來是天文數字的各項退休金,到時候就是可解的算術問題。
台灣不是最早碰到這問題,也不是洞最大的。那個跟我們爭搶釣魚台的日本,才是最早掉到洞裡的國家。安倍回鍋當首相,除了為釣魚台心煩之外,幾乎把所有力氣全用在拚經濟。從他參選,日幣開始貶值,不過兩三個月的時間,日圓成為世界第一弱勢貨幣。
日圓貶值,不只是刺激外銷,同時搭配通貨膨脹率要達到兩趴的目標。安倍豁出去了,直接嗆聲,日銀不能配合的話,就換人做做看,毫不在乎央行獨立的形象。日本停滯二十年的經驗很簡單,就是通貨緊縮比通貨膨脹痛苦。台灣人或許很難理解,但是緊縮環境下,不單就業困難,連帶整個民族都對未來失去信心,那種窒息的氛圍才可怕。
日本也不是最早這麼做的,五年前中國為了避免被金融海嘯衝垮,推出四兆人民幣的特別方案,穩住了成長率與就業。再更早,美國的寬鬆貨幣政策,也是無所顧忌地印鈔票,也穩住就業、穩住政權。如果日本這回能成功,這種通膨式的經濟政策,會取代凱因斯成為主流。
原本深受中美兩國影響的台灣經濟,將因為日本的變化,成為三極體,最立即的影響將是,新台幣的強勢將無法持續,第一季,甚至一月,就是台幣匯率最高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