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澤西海岸的重創,未來這類事件很可能再度重演,在歐巴馬第二任期中,排碳權的議題或許再度浮現。
除了等待,什麼都不能做,反而落得無事一身輕。最後,我終於逃到曼哈頓中城,與外界恢復聯繫,並雇到一輛車,離開紐約前往波士頓。
開車是離開紐約唯一的方法,不過,我們的司機恐怕無法再進入紐約。因為州長下令,進入紐約的車輛實施高乘載管制,三人以上才准放行,以免對資源有限的紐約負擔過重。
「逃難」期間,同事用手機拍了很多相片,還四處獻寶;儘管在我看來,每張都是黑漆漆的,根本看不出個所以然來,但同事還是堅稱遠處仍可看到一點點的亮光。這就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市場── 紐約。
紐約基礎建設之陳舊,在這次百年一見的颶風中暴露無遺,加上正逢滿月漲潮所帶來的水患,造成變電所和地鐵的嚴重損害。但這可不是紐約的第一次。
事實上,這回不算的話,過去十八個月以來,我一共去了東岸四次,就碰到三次大停電,全都是嚴峻氣候所造成的。當然了,朋友和家人都說我「帶賽」,還暗示說,我不用太常回去探望他們,免得每次回去,他們就得忍受一個星期沒電的原始生活。這……應該是在開玩笑的吧?!
過去三次的停電,都是碰上十年來或五年來的最大颶風。氣候真的正在改變,就算這不能全怪罪人類的各項活動,但起碼我們所製造的溫室氣體,對地球是沒有幫助的。
海平面上升使得曼哈頓下城更加危險。這裡之所以稱為「下城」,不光是地理區位處於曼哈頓的最南端,其海平面也真的比中城或上城來得低。
紐澤西海岸受到重創,也在許多預言家的預言之中,而且這類事件很可能會一再重演。在歐巴馬第二任期中,排碳權的議題或許會再度成為焦點。在聯邦政府未能實施排碳權下,加州已決定要自行實施相關政策。此外,美國老舊基礎建設的升級壓力,也會如排山倒海般湧至;不過礙於預算,我認為升級的進度將會受限。
民主黨內對歐巴馬的諸多批評,包括第一任期未能趁機實施槍枝管制、環境保謢等,或許會讓歐巴馬較支持將在美國生產或銷售至美國的商品,納入排碳權的規定之內。
當然,歐巴馬的當務之急是預算協商,等到這項棘手議題解決後,可能大家又忘了珊迪颶風所帶來的警告。因此,台灣製造商目前似乎還不急著擔心美國排碳權的規範。但這到底算不算是好事,我們等著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