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能過剩,導致美國通膨下降、消費者支出提高,以及拉高就業水準;結果,北京政策刺激到的是美國經濟。
在中國政府經濟數據中,庫存的嚴重性並未被凸顯出來,這可能是政府為了要提振經理人與投資人的信心,而封鎖或調整相關數據。然而,若觀察如中國出口與台灣出口至中國等數據,庫存的嚴重性已昭然若揭。不論是製造商或經銷商,不管是民生必需品、工業設備、太陽能面板乃至鋼筋等產業,業者都表示銷售下滑,且尚無止跌跡象,部分商店營業額甚至比去年同期少了五成之多。
中國產業問題日益惡化,二年前在中國設廠的汽車製造商表示,目前產能利用率只有六五%,遠低於獲利的八○%。然而,根據中國國家發改委表示,中國汽車產能的增加速度符合預期,三年後可望超日趕美。
中國經濟的病灶顯而易見。○八年採行刺激景氣政策後,帶動政府負債上升。當時舉國上下莫不擴張信用,不動產泡沫經過○八年短暫壓抑後又再度膨脹;政府祭出優惠補貼帶動汽車銷售,造成主要城市大塞車,政府官員以貪汙所得購車,空氣汙染嚴重。太陽能則是另一個重金補貼的產業,現在陷入產能過剩的困境。
中國政府向來偏好支持特定產業,與四年前相比,主要的差別在於「信用」──這不單指銀行放款。比方,水泥業者以信用方式買進超出所需的水泥車,再轉售出去,將所售得的部分款項進行不動產投機炒作。另方面,私人企業需款孔急,因為銀行把錢都借給了國企和地方政府;如今,銀行甚至不願再借錢給地方政府,原因是,四年刺激景氣的政策貸款多數已成呆帳。
中國景氣刺激政策並未減少其外匯存底,反而買進更多美國公債,讓美債利率更低;中國產量過剩,也讓美國通膨下降、消費者支出提高,以及拉高就業水準。基本上,北京政策刺激了美國經濟。因為中國經濟不夠成熟,無法悉數吸收政府振興政策所釋放出來的資金。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問題與全球主要國家如出一轍,就是政策的影響力下降。
本周,柏南克將在懷俄明州Jackson Hole年度經濟研討會中發表演說。一○年他暗示聯準會將採行QE2(第二次量化寬鬆政策),帶動金融市場飆漲,因此目前市場正密切觀察是否有QE3的跡象。
不過柏南克有可能會讓市場失望,因為他擔心QE3的效益會大大減低。政府的激勵措施只有短期療效,中國政府創造過多的產能,美國政府則創造過多的流動性,未來全球經濟只能仰賴私人部門的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