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或許還會維持在低檔,但不會永遠這樣;電腦與手機越賣越多,但投資人沒有越賺越多。認為債券是無風險的,最好多想想。
先說句掃興的話,債券的系統性風險沒有比股票低,往往一出事,就是血本無歸。銀行最近才處理完,○八年雷曼兄弟公司債的後續問題,這會兒,投資人又拿債券當成無風險投資。小心,又成下回災難的受害者。
投資債券首重安全性,因為這項投資沒有額外的報酬率,就是希望定期領利息,時間到拿回本金。股票投資要看成長性,就算是定存股、價值投資股,都無法規避這個條件。因為社會競爭激烈,不進則退,在營運上維持適當成長性,才能發出穩健的現金股息。
討論營運策略或是分析產業前景,對一般投資者有難度,所以實務上用結果論,就看配多少現金?配多久?息率越高越好,配息的歷史越久越好。
相同的策略,選債券也是越熟悉越好。台電、中華電信發的債沒問題,反正天天用得到他們的服務,除了收入來源容易理解又穩定之外,他們有很多資產,也可以讓借款人放心。台塑、台泥、遠紡這些老牌公司,雖然是民營的,但牌子夠老、資產夠多,借錢付的利息沒比台電高。這種債券可以讓大家放心,利息就低。
想要有更高的利息收入,就不能在台電、台塑這種等級企業裡面找,無可避免,就會碰到後段班的同學。什麼樣的公司要付出比別人高的利息?不太久以前,李登輝在位的時候,台灣在一九九八年發生過一次本土性金融風暴,很多營建公司發行的債券因為公司破產而還不出錢來,還拖累銀行業跟著陪葬。
問題真的很嚴重,都已經快十五年了,金融業其實還沒從那場風波裡完全復原,當時把金融營業稅從五%調降到三%的臨時救急措施,到現在還沒恢復。就和現在一樣,為了追求「高收益」,基金公司發行的債券基金,大量購買這些債券。當泡沫破滅後,陷入全行業虧損的慘狀。大概是所有基金公司累積三年的收入,還不夠那一年賠。
放眼現在的地球村,大家看得上眼的國家債券,三年期以內的,利率很少超過一%!大家聽過的企業,正經經營不是做壞事上頭條那種有名的公司,也很少發利息超過三%的債券。一年會給到八%、九%利息的,大概就是大陸的地產公司,在香港證券市場發行的公司債。如果把這些東西納入投資範圍,做出年息兩位數字的債券基金,都有可能。可是,這些公司,連中國的銀行都不太敢多借錢給它們,台灣投資人的膽子是哪來的?
過去三十年,是歷史上少見的降息週期,所以這段時間投資債券的賺多賠少。就與台積電成立第一個十年,正好碰上個人電腦的大行情,投資台灣電子股也是賺多賠少。利率或許還會維持在低檔,但不會永遠這樣;電腦與手機是越賣越多,但是投資人沒有越賺越多。認為債券是無風險的,最好多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