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政黨擬議的證所稅方案,並無公平正義可言,但迎合「民粹」的政策思惟,已傷害了政府與企業得信賴關係。
前副總統蕭萬長先生於日前演講指稱,台灣經濟正面臨無謂內耗的挑戰。而無謂內耗的挑戰之一,就是公平正義的迷思,重創政府與企業的信賴關係。
或許蕭副總統當時的演講重點,是在強調如何推動台灣經濟的轉骨工程,因此對公平正義的迷思,何以重創政府與企業的信賴關係,並未做出具體說明。
但是一般輿論的解讀,多指向執政黨以公平正義為名,推動證所稅課稅方案,重創政府與企業的信賴關係。
可是目前執政黨擬議的證所稅方案,其實並無公平正義可言。根據該方案,股市達八五○○點以上,才加徵○‧○二%證交稅,自然人全年交易額達兩億元以上才須申報證所稅。這顯示執政黨根本無意對自然人課徵證所稅。
至於法人部分,該方案主張將最低稅負制度的稅率,由一○%提高為一二%。但如此增加的稅收來源,將不會是營利事業的證券交易所得,而是來自如台積電等沒有買賣證券的企業,它們因為過去租稅獎勵獲得減免課稅的所得。是以執政黨似乎對法人證券交易所得,也缺乏課稅的企圖心。
如此的證所稅改版方案,即使未來獲得立法通過,也等同名存實亡,又能伸張多少公平正義?所以蕭副總統若以執政黨擬議的證所稅方案,導致企業主反彈,因而指稱是對公平正義的迷思,應該只是不欲苛責當局而已。
當然,執政當局推動證所稅的初衷,或許是為了實現租稅公平;但初期的課稅方案未能妥善處理結算申報的困難,因而造成股市重挫。於是經過一再改版後,得出一個沒有證所稅的證所稅課稅方案。
然而,一個失去證所稅精神的證所稅方案,若仍執意立法通過,就顯示改革者不是為理想,而是為了虛名,是民粹心理作祟。
這樣的看法並非沒有根據。試看執政黨在推出不同證所稅版本時,曾多次以仇富言論,不惜傷害個別業者或大股東,來捍衛其版本的合理性,便可以了解,這種迎合民粹的政策思惟,才是傷害政府與企業信賴關係的元凶。
其實,迎合民粹的公共政策,不只證所稅課稅方案。為抑制高房價而課徵的豪宅稅與奢侈稅,也是如此。
豪宅稅沒有抑制豪宅市場的功能;奢侈稅雖然打擊房地產短期投機,但無法抑制遺產稅降低,導致海外資金回流,以及因而引起的房價上升。
而且,豪宅稅和奢侈稅的稅收也不如預期。聲稱每年徵得一百五十億元的奢侈稅,實際稅收可能不到三分之一。其中主要來自汽車,而非房地產。甚至這些汽車多是公司所買,並非個人。所以它不能打擊奢侈消費,只能滿足仇富心理。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