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需要在三大板塊同時建立基礎設施。除了資本項目外,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也必須成型。
此政策從數量上看,只是引進投資資本的一小步,對委靡不振的A股所帶來的刺激估計亦有限;但是從方向上看,卻是開放資本帳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大步。
人民幣國際化,已經是中國經濟發展繞不開的課題。中國已成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企業海外投資需求日益增加,居民跨境匯款需求日益強烈。更重要的是,限制資金跨境流動,政策操控匯率,一方面帶來外匯儲備的暴增,資金利用效率與回報的低下,另一方面扭曲資金的價格信號,導致內部流動性氾濫,誘發資產泡沫,埋下金融動盪的風險。
而且,中國人民辛苦掙來的血汗錢,在歐美的濫發鈔票中貶值、縮水,由此引出加速人民幣國際化的思路。與人民幣匯率升值不同的是,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自己想做的事情,必須要做的事情,其進度可能快過人們的想像。
筆者看來,人民幣國際化有三個目標和三大基礎設施。三個目標,是令人民幣成為國際貿易貨幣、國際投資貨幣和國際儲備貨幣。
中國的經常項目開放,在一九九六年已經初步完成了,最近隨著與周邊國家展開人民幣貿易結算,人民幣正從這個渠道流出境外,進展十分順利。中國人民銀行與不少國家央行達成貨幣掉期協議,有條件地讓人民幣逐步成為央行的儲備貨幣。人民幣成為IMF(國際貨幣基金)的SDR(特別提款權)的組成部分,相信只是時間問題。
人民幣成為國際投資貨幣,是國際化的難點與瓶頸。筆者認為,在監管前提下逐步開放海外資金進入和國內資金流出的限制,應該是大趨勢。資質審核與資金跨境的審批,是兩大把關門檻。資本項目開放有四個前提條件:宏觀環境穩定、外匯儲備充裕、金融機構經營穩健與金融監管完善。這四個條件如今均已具備,可以做到資本項目開放適度提速了。
人民幣國際化,需要在三大板塊同時建立基礎設施。除了上面提到的資本項目外,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也必須成型。前者是理順內部資金關係和資金價格信號,後者是理順資金與外資的相對價格信號。多數國家先推出利率市場化,再浮動匯率,最後開放對資本跨境流動的管制。
以目前中國拳打四方的態勢看,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和資本帳開放很可能是同步進行、相互配合,「成熟一項,推出一項」。
中國又在製造一項「摸著石頭過河」的先例。
(本專欄隔周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