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雲端年代有一塊立足地,台灣資通訊產業的執行長們很清楚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一般比較讓人憂心的,倒是在於看不出政府部門相對於此一「雲」戰略的奮戰力在哪裡?
雖事業經營總有耕耘期、收穫期,業績、股價一時性起起伏伏也是常有之事。但就基本策略面觀察,台灣資通訊業確有可憂心之處。
看看平板電腦興起趨勢,可以掌握不少線索。平板也者,好多年前所謂精簡型電腦Thin Client的概念就是。現在真的是做到Information at Your Fingertips(掌指乾坤),比爾蓋茲多年前所寫一本書以此命名。所謂平板,也是他最早搞的,可惜未成氣候。
資訊產業很多前緣趨勢,微軟老是「醒得早,起得晚!」難道應了台灣俗諺:大牛難翻身?
先看平板。二○一一年第四季iPad占有率近六成,全球其他幾十個品牌都只能分食其餘四成巿場,以致連惠普都混不下去,忍痛認賠出場。亞馬遜的Kindle Fire第二,占一四%;三星有獨門亮麗OLED面板,取得八%,占第三;邦諾的Nook七%,居第四;華碩以獨創異想的嶄新產品概念(結合筆電與平板),及廣獲好用評論的變形平板,居然搶占全球第五名。現在產業中更傳聞,Google將找華碩ODM其第一台平板電腦,就像幾年前他們找宏達電做第一台Android手機G1一般。
想想看為什麼Fire、Nook可以勝出?儘管它們定位仍以書籍閱讀為重心,與消費者想像的平板電腦仍有落差。但是它們搭配亞馬遜、邦諾線上書店電子書籍銷售模式,上巿即創下佳績(讓協助亞馬遜ODM的廣達穫利不小),也有一定話題性。
很明顯讓它們勝出的就是亞馬遜、邦諾的「雲」。難怪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近來也奮力在亞馬遜上加「音樂雲」、「影視雲」!
台灣要在Thin Client的雲端年代有一塊立足地,再明白不過的問題是:我們的「雲」在哪裡?
台灣資通訊產業的執行長們當然很清楚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他(她)們已經在做不少「雲」與「內容」服務的投資與布局。例如收購英國多媒體商Saffron Digital、美國線上遊戲平台Onlive;入股香港TVB電視,進入電影、DVD發行與電影創投;以及購併台灣KKBOX。初步估計,他們至少已投入了三十億以上新台幣,可以看出台灣產業執行長們的布局力與奮戰力。
一般較讓人憂心的,倒是在於看不出政府部門相對於此一「雲」戰略的奮戰力在哪?例如,民國九十一至九十九年度,政府科技體系投入百億元經費於數位典藏/學習兩國家型計畫,豐富的自然史、文化史「雲」,豈可偶爾展覽一下就「典藏」起來。看是在教育加值或產業加值方面,政府部門可有什麼作為?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