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經濟危機之間的互動未消失,只是因歐洲央行的措施暫緩了一下。
以歐元誕生為契機,南歐各國的舉債成本大降,養成他們寅吃卯糧的惡習,年復一年的累積,形成結構性財政赤字,釀成主權債務困境。
零風險國債突然變成高危資產,令銀行的潛在壞帳激增,銀行資金充足程度遭到質疑,市場不信任銀行,銀行之間拆借不流暢,流動性危機一觸即發。銀行自身難保,放緩借貸速度,經濟陷入衰退。經濟收縮,導致債務占GDP(國內生產總值)比率惡化,市場更擔心政府的償債能力,國債利率飆升,迫使重債國家大幅削減開支,這樣令經濟雪上加霜,反過頭來銀行壞帳上升,它的金融中介功能更加弱化,市場更加弱化。這種惡性循環令危機深化,令市場震撼。
歐洲央行一萬億歐元的低息貸款,向金融體系注入了大量的流動性,像一支楔子,插入銀行之間的互不信任,舒緩了銀行危機,也令三個危機的互動,循環暫時停頓。
但是此舉並未制止債務危機與經濟危機的進一步發展。希臘的債務重組未足一個月,其十年期國債利率又升上十九釐,即市場認為希臘在一年內再度違約的可能性超過五○%。這個數字的背後,是希臘在削減赤字上講得多,做得少,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政治意願嚴重不足。
西班牙在減赤上也是進一步,退一步。最新的財政預算號稱增加稅收上百億歐元,一舉將財政赤字占GDP比率由去年的八%降至三.五%。在經濟收縮,稅基收縮的情況下,除非出現奇蹟,這種行動目標相信很難做到。債務國政府不過是投布魯塞爾所好,講講而已。
再看葡萄牙,國債利率始終高居在一二%以上,比希臘去年上半年的集資成本還要高,只是葡萄牙暫時無須集資,又有EFSF(歐洲金融穩定基金)包底,才暫時未誘發市場恐慌。可以說,歐洲債務危機依然是困境重重,歐洲央行的流動性注入,只是一劑麻醉劑。
幾個歐債國家中,義大利所做的改革最多。義大利總理蒙蒂以技術官僚內閣大幅削減開支,並著手改造缺乏彈性的義大利勞工市場。義大利的違約風險有所下降,不過尚未步出險境,也難保不被其他重債國所「傳染」。
債務危機觸發財政收縮,而收縮帶來的經濟衰退,又令債務狀況進一步惡化。重債國估計今年起碼陷入負二%以上的經濟衰退,勢必影響財政收入和償債能力。至於經濟衰退所帶來的社會動盪,會否影響政府的減赤承諾,甚至因反對黨上台而走回頭路,則不得而知。
筆者看來,歐洲債務危機、銀行危機、經濟危機之間的互動並未消失,只是因歐洲央行的措施暫緩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