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粹政治有日益抬頭的趨勢,最好例證就是政府因應物價上升的態度。一味凍漲或緩漲,最終難免民粹誤國。
台灣在兩蔣時代,是以威權統治和精英政治為特色。政府和人民的關係,如同不對等的醫病關係。醫生憑經驗對病情自信已充分了解,對如何處方也有定見,至於病人叨叨絮絮所陳述的病苦,多半充耳不聞,甚至極不耐煩。這種醫生可能真的醫術高明,也可能誤判誤診。無論如何,給病人的感受是缺乏關懷。但病人即使有這種想法,也不敢溢於言表。
隨著政治民主化與選舉盛行後,執政者巴結人民唯恐不及。這種狀況猶如醫療資源擴充後,有些醫院為了競爭資源,競相巴結病患一樣。
於是,為了讓病人安心,醫生必須傾聽病患心聲,醫病關係因此得以改善。同樣的道理,民主政治發達後,想要執政的人就需要傾聽民意。因為傾聽民意有助於消除民瘼。
然而,能傾聽與解除病患痛苦的醫生,不一定都是好醫生。醫生如果為了快速療效,可以選擇副作用強烈的治療方式。即使短期能夠解除病苦,但長期未必對病人的健康有利。在資訊不對稱下,病患或許以為他是好醫生。但從專業醫生觀點看,他是短視近利,沒有盡到責任。
更糟糕的是,如果碰到一心討好病患的醫生,還會配合病人的治療意見。病人要開立哪些消炎、止痛,或退燒藥,只要規範許可,一概有求必應。結果不是醫生憑專業治病,而是病患給自己看病。這種醫生或許也會受到病人歡迎,卻非但不盡責任,恐怕還失職。
民主政治也有一心討好人民的政府。施政措施缺乏規畫,沒有章法和步驟,總是隨著民意,見風使舵。這就是民粹政治。
政府不根據專業規畫治國,只會聽命於民意。這和完全聽命於病人意見治病的醫生,有什麼差別?所以,將民主政治玩成民粹政治,國家發展不會有前景,社會也不會進步。
台灣隨政治民主化後,民粹政治有日益抬頭的趨勢。最好的例證,就是政府因應物價上升的態度。
物價上升給人民帶來廣泛痛苦,難免引發民怨。所以決策者只要碰到油、電或民生物價上升,一貫採取凍漲或緩漲措施,展現政府體恤民意用心。
但是凍漲與緩漲措施不僅難以持久,而且對於資源配置、所得分配、產業發展以及財政收支,都可能產生不利影響。所以一味順應民意,持續凍漲或緩漲,最終難免民粹誤國。
只知順應民意,不能導引政策的政府,是民主政治的悲哀,我們應當引以為戒。
(本專欄隔周刊出)